6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九屆 中國 奶業大會暨2018中國奶業展覽會上,原為 農業部副部長的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表示,“我們的企業已經具備在短時間大量提高產能的基礎。”他還指出,目前因為 進口產品等因素,國產 乳制品市場 價格低迷,“但企業都是蓄勢待發的,只要市場好轉,產量將大規模爆發。”
?
會上,針對外界對中國奶業發展過程中“質量安檢到不到位”等質疑,高鴻賓逐一作答,他還用“脫胎換骨”形容今天的中國奶業,但他同時也表示,國內奶企離建成**企業還有漫漫征途。
?
產品質量近世界**
?
面對外界關于“奶的總產量、 奶牛存奶沒有增加,甚至略有下降,憑什么說奶業10年來取得巨大進步?”的質疑,高鴻賓表示,不僅看產量,還要看質量,如今的中國奶業和1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
1998年到2008年是中國奶業歷史上增長*快的10年。1998年,我國原料奶產量是745萬噸,2007年突破3633萬噸,不到10年,原料奶產量爆發增長近3000萬噸。“中國能叫做奶業大國,可以說是這10年奠定的基礎。”高鴻賓說,但增長的背后是整個行業的膨脹,也是三鹿奶粉事件爆發的歷史必然。
?
對于2008年的行業,用高鴻賓的話來形容,是“一地雞毛,哀鴻遍野,慘不忍睹”。2008年亦成為中國奶業的歷史拐點。
?
“預計2018年,中國原料奶總產量會超過2007年同期。”高鴻賓說,相較產量,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國產奶業在奶牛品種、遺傳育種、疾病防控、飼料技術、機械裝備、設施條件包括從業人員素質等方面都接近甚至達到世界**水平。”
?
高鴻賓認為,“看中國奶業發展好不好不能再看農戶養不養奶牛,養了多少。”隨著中國奶業規模化生產的發展大趨勢,奶牛畜牧業門檻也會越來越高,散戶的退出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規律。這一點和美國的情況類似。
?
企業與世界**還有差距
?
針對“中國奶業質量安檢到不到位”的質疑,高鴻賓表示,現在企業面對的是*嚴格的檢測,目前我國產品的合格率可達到99%甚至****。他甚至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質檢是否嚴格到位,而是質檢過于頻繁復雜,甚至有些矯枉過正”。目前,我國企業自檢費用是發達國家檢測費用的十倍。
?
“為什么國產奶變好了還有那么多人去國外搶購奶粉?”這是外界關于對中國奶業的一些疑問。
?
就此,高鴻賓解釋稱,這其中還存在三聚氰胺事件殘留的負面影響,但不可否認我國奶粉水平在不斷提高,國內品牌發展也越來越快,“在國外搶購奶粉是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特殊需要,是小眾的。更重要是價格因素 ,一個是國產奶粉和國外奶粉價格差異,一個是同一品牌在外國市場和國內市場差異。利用價差牟利的情況會長期存在。”
?
高鴻賓也承認,行業進步的同時,國內奶企和國際**企業間還存在巨大差距。“一是生產能力差距,還有是品牌的差距,國內還沒有國際知名品牌。看一個企業是不是國際**企業,**看你在奶制品國際市場的價格和標準制定上有沒有話語權;第二,銷售結構,你的產品有多少進入了國際市場,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多大份額;三,你的研發投入有多少,廣告投入那么多,研發投入呢?有的國際奶企年研發投入超過25億歐元。國內企業說自己機械化程度****,但國際**企業已經開始智能化生產了;四,看產品結構,初級加工產品占多少,附加值高的產品占多少。”
?
高鴻賓表示,“我們的企業不僅要做大,規模大了,還要做強,要建成**的企業還征途漫漫。”
去年奶企海外投資158億
?
聯合國糧農組織(英文縮寫FAO亞太辦事處政策官員Vinod Ahuja在會上表示,根據FAO數據,2000年到2012年,中國的牛奶產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雖然近年來增速有所減緩,但也是一項巨大成就。
?
“2016年,全國奶類產量3712萬噸、乳制品產量2993萬噸,生產規模僅次于美國和印度。”國家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副理事長蔣志剛給出一組數據。
?
蔣志剛還表示,伊利、蒙牛、光明、中牧、新希望及中鼎牧業等14家中國乳品企業近年頻在進行海外投資,投資區域主要包括新西蘭、澳大利亞、法國、荷蘭、愛爾蘭、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8個目的國。2017年中國乳品企業海外投資達158億元,對新西蘭、澳大利亞投資額為97.2億元,占總投資額61.5%。他說,“除了對外投資,我們的奶業也在走出去。”
?
據海關統計,2018年1~3月,我國乳品(含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量72.47萬噸,同比增14.9%;進口額24.99億美元,同比增23.22%。乳品出口量0.98萬噸,同比增30.7%;出口額0.53億美元,同比增30.4%。
?
“我們預計接下來的十年,全球牛奶產量增量將超過1億噸,其中65%的增量將來自亞洲地區。”Vinod Ahuja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