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記者從杭城各大醫院的急診科了解到,近期沒有接診到誤食毒蘑菇中毒的患者。杭州市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葉遠玲說:“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在市區發生得還挺少的,主要在農村、山區等地比較多。”
省疾控專家表示,毒蘑菇中毒常常危及生命,是造成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吃的是一些引起臟器中毒損傷的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十分兇險,死亡率高。多數病人都是由胃腸型中毒后,部分毒肽進入內臟,引起肝、腎、腦、心等實質性臟器損害,以肝臟損害*為嚴重,表現為肝腫大、轉氨酶升高、肝壞死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毒蘑菇中毒的臨床表現還有可能會出現“假愈期”,即經相應治療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但在一兩天后,病情會迅速惡化,致使患者出現以腎衰竭為主的多器官衰竭。
“6-10月是浙江省野生菌生長的旺盛期。但是,因毒蘑菇種類繁多,其鑒定需要豐富的專業生物分類學知識和相應的設備支持,有采摘食用習慣的人員也很難準確識別。”因此,省疾控專家強調,對于野生蘑菇,*好是不采、不買、不賣、不食,以防中毒。
葉遠玲也建議市民,如果要食用蘑菇,*好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如到大型超市、菜場購買,不要到路邊小攤小販處購買,更不要因為一時好奇,隨意采摘野蘑菇品嘗。
“有些人覺得食物野生的才是更好的,這其實是個誤區。不管是野生蘑菇,還是野菜,我都不建議市民自行采摘,除了無法辨別其本身毒性外,像一些長在路邊的野菜、野蘑菇,即使本身無毒,但也可能因為尾氣等污染,上面附著有毒成分。”葉遠玲說。
萬一中毒可先催吐
?
那么,如果不小心食用了毒蘑菇,該怎么辦呢?省疾控專家表示,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現惡心、嘔吐、劇烈腹瀉、腹痛和視力模糊等癥狀,就*有可能是中毒,必須馬上就醫,否則可能會錯失*佳治療期。
?
“食用蘑菇后,大部分先作用于胃腸道,因此,在去醫院路上,如果患者意識清楚,可以進行催吐。”葉遠玲說,“可以快速喝2瓶礦泉水,然后用手指摳住喉嚨,或用筷子、壓舌板,進行催吐;吐出后,再喝水,再進行催吐;反復多次,盡量吐干凈。”
?
葉遠玲表示,催吐的過程其實就相當于一個簡單的洗胃。“到醫院后,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對應處理,比如進行洗胃,幫助排泄,嚴重的可能需要進行血液凈化治療,盡可能保護重要臟器不受損傷。”
?
考慮到毒蘑菇中毒可能會出現“假愈期”,因此,省疾控專家提醒,患者如果在中毒初期癥狀出現緩解時,仍應在醫院積*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以確保病情穩定好轉。
?
毒蘑菇認識七個誤區
?
關于毒蘑菇,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認識:越鮮艷的蘑菇越有毒。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那么對于毒蘑菇,到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誤區呢?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家羅列了大眾對毒蘑菇的七個誤區:
?
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
錯!根據顏色與形狀不能簡單區別蘑菇是否有毒,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顏色鮮艷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紋鵝膏是毒蘑菇。
?
長在潮濕處或家禽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
錯!干凈的樹下一樣可以長毒蘑菇,比如鵝膏、口蘑、紅菇中一些有毒種類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
毒蘑菇跟銀器、生姜、大米、生蔥一起煮,液體變黑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
錯!“銀針驗毒”是小說和電視情節,可以驗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為生物堿,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不能產生顏色變化。
?
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
錯!有不少毒蘑菇受傷后,不分泌乳汁,也不變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可以分泌液體并變色。
?
被蟲叮咬過的蘑菇沒有毒。
?
錯!許多劇毒的鵝膏成熟后,同樣會生蛆、生蟲。
?
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環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
錯!許多毒蘑菇看起來很普通,比如劇毒的毒粉褶蕈。
?
毒蘑菇水一泡就變渾,無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
錯!變渾是因為蘑菇含有漿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無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會變渾。
?
這些蘑菇都要命
?
華東地區常見劇毒蘑菇
?
灰花紋鵝膏
?
裂皮鵝膏
?
淡紅鵝膏
?
黃蓋鵝膏
?
擬淡紅鵝膏
?
條蓋盔孢菌
?
肉褐鱗環柄菇
?
毒環柄菇
?
歐式鵝膏
?
異味鵝膏
?
擬卵蓋鵝膏
?
赤腳鵝膏
?
假褐云斑鵝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