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料”的時代沒落,“吃原料”的時代崛起。在外賣市場中,來自于住宅區的外賣點餐交易額占比達到50%,而全品類、多場景的特征也在顯現。 ?
《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餐飲業收入達到3.9萬億元,規模僅次于美國。預計2018年餐飲業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而在2017年國民生產總值82.71萬億中,跟“吃”有關的占比為16%即近14萬億,表明未來餐飲新零售進化空間巨大。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餐飲業也在進入變革期。海量資本、前沿技術紛紛涌入,在重構餐飲業的生態場景。
飲品熱度大漲 迎來“三高”
?
2017年,飲品這一細分品類迎來爆發,呈現出高進場率、高關注度、高增長量的特點。主要品類的訂單量以及訂單金額的增長來看,飲品的同比增長均超過了200%,位列**。在2017年美團點評搜索*高的類目關鍵詞中,咖啡和奶茶上榜。搜索*高的品牌關鍵詞中,前五席中有三席均為飲品品牌,分別為星巴克、一點點、喜茶。
?
《報告》分析認為,飲品的爆發源于生活方式餐飲的興起。以現調、現榨、現磨為特征的飲品種類接手了一部分碳酸飲料、瓶裝果汁、速溶咖啡等快消品市場的份額。從消費場景看, 飲品的消費場景廣泛,無論是購物、餐飲、娛樂、外賣、辦公,只要存在消費場景,便存在售賣各個種類、不同價位現制飲品的可能性。而從經營效果來看,飲品則是高坪效的品類。
?
餐飲分化加速 單品爆款輩出
?
目前,餐飲業在品類方面*顯著的特征是單品餐飲爆發式增長,一道菜開火一家餐廳成為餐飲品類賽道上的新常態。單品店是指以某類食材制作的菜品或者某一款菜品為主打,只搭配少量配菜、甜品或飲品的餐飲店。比如以牛蛙、小龍蝦、酸菜魚等作為招牌的單品餐廳越來越多,而且各個單品品類均出現了代表性的品牌。
單品餐飲店之所以廣受青睞,從消費端來看,源于單品消費的目的性消費強、決策成本低,體驗感好。在面對“大而全”和“小而精”的餐廳時,63.3%的 消費者會傾向于選擇“專門店”餐廳。而94.7%的消費者會為了某一個特定的產品或口味去一家餐廳消費。從供應端來看,單品餐飲有去廚師化、高利潤、快速復制的優勢。產品單一,意味著備料、操作簡單,更易標準化,具備規范化、零售化基因,意味著更容易規模化占領市場。
?
外賣重塑消費習慣 全品類、多場景特征明顯
?
外賣在重塑都市人群的消費習慣,而對于餐飲企業而言,由于能夠提高平效,外賣已經成為了通用的能力。2017 年,線上外賣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 元,與2011 年的 203.7 億元相比增長了 13.6 倍。目前外賣依然以餐飲美食為主,但是甜點飲品、生活超市等類目的訂單量和配送需求正在快速增長。早餐、夜宵等非正餐時段的外賣增速也在進一步加快。
數據顯示,來自于住宅區的外賣點餐交易額占比達到50%。而外賣的消費場景也在從住宅、大學校園、寫字樓等拓展到酒店、商鋪、醫療單位、娛樂場所等,多元化趨勢明顯。來自于酒店的訂單量占比已經高達8%。隨著用戶外賣習慣的養成,異地差旅人士成為外賣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群。
?
消費者味蕾“佛系” 健康消費漸成新主題
?
數據顯示,全國以甜鮮味型為主的餐廳數量達到282萬,比麻辣味型為主的餐廳多了94萬家。分析認為,中國人重油、重鹽、重辣口味偏好明顯降低,以中和健康為特征的甜鮮口感偏好增加,消費口味正在從刺激型轉向品鮮型?!俺哉{料”的時代沒落,“吃原料”的時代崛起。消費者的健康訴求繼續增加,好食材被越來越多的餐企強調。健康逐漸成為餐飲行業的新主題。
?
《報告》分析認為,目前餐飲業已經發展到一個經營多元化,收入多元化的階段。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提升運營效率和營銷轉化率,餐飲企業已開始呈現出“全零售”屬性,即“堂食+外賣+外送+流通食品”多核驅動。資本與餐飲的融合度也越來越深,近期獲得投資的餐飲品牌主要集中在小吃快餐、新茶飲、面包甜點等輕餐領域,這些餐飲品牌均具有明確的細分領域定位且復制能力強、運營模式輕,能夠通過新技術、新工具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而隨著中國餐飲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始選擇加入“中餐出海”的大部隊。數據顯示2017 年,至少有16個知名品牌奔赴海外開店,從“給華人開中餐廳”到“給全世界開好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