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正式實施。 ?
團標發布實施
提升傳統食品市場認知與認同
?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充分運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文化節展、文物展覽、博覽會、書展、電影節、體育活動、旅游推介和各類品牌活動,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支持中華醫藥、中華烹飪、中華武術、中華典箱、中國文物、中國園林、中國節日等中華傳統文化代表性項目走出去。依托我國駐外機構、中資企業、與我友好合作機構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館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閘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中華傳統食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與科學有機融合的良好載體,是中華民族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集成。
?
中華傳統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中,但近年來卻受到嚴峻挑戰。目前食品消費市場充斥大量進口食品,而適合國人體質的許多優質傳統食品卻不被民眾關注。許多消費者對其文化內涵不了解、食療營養價值不清楚,認識上存在許多誤區,導致當前我國傳統食品市場存在**性差、在國人心中定位不強、消費水平低、消費能力差等市場挑戰。中華傳統食品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歷史上對世界文明進程有著重要影響,對當今世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隨著中國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國際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規范中華傳統食品的評價標準顯得十分迫切。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實施和推進《“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食品安全戰略,實現中國傳統食品生產、經營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國際化,做大做強中國傳統食品產業,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分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第十八條,聯合有關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制定了T/CCPITCSC 014—2018《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團體標準,并于2018年1月10日正式發布。
?
此項標準清晰界定了“中華傳統好食品”的含義和范圍,規范了中華傳統好食品的評價基本原則、評價規則、評價程序、標識使用和評價工作的動態管理,并且明確指出食品的文化價值、健康價值、質量價值和市場價值4 項一級評價指標和13 項二級評價指標,旨在引導消費者科學對待、充分認識中國傳統食品的安全性與健康價值。參與標準起草的單位有濟南大學、貿促科技(廈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食品報社、山東東阿百年堂阿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煙臺雙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鳳祥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豐緣集團有限公司、中商華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商綠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美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分會、中國國際商會商業行業商會、中國標準化協會服務貿易分會、寧波高新區匯才標準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深圳國之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
?
此項標準中的“中華傳統好食品”是指“由中國人創造發明、在國人的飲食發展史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健康養生價值、獨特的加工技藝,有一定的社會認知和認同度的食品。”專家認為,做好中國傳統食品的傳承、保護、推廣,**消費,打造中國食品的國際品牌,擴大中國傳統食品及其文化在國內外消費者中的認知與認同,對促進新時代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市場格局形成及與國際貿易接軌有著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將對實現中華傳統食品生產、經營規范化和標準化起到積*的推動和引導作用。
?
嚴格執行標準
規范使用中華傳統好食品標識
?
據了解,《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要求申報該標識的企業符合以下條件:取得當地工商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等相關證書;產品應符合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有完善的質量控制措施,有完備的生產銷售記錄檔案;具有良好的社會信譽,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和贊譽;具有獨特的加工工藝技術條件與關鍵控制點;有國家評價認可的質量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質量報告等。此外,企業還將接受專家委員會每年度的抽檢與定期跟蹤。標識使用人還應當配合相關部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推廣方面,做好示范帶頭作用,打造國際品牌,擴大中華傳統好食品及其文化在國內外消費者中的認知與認同;嚴格執行相關食品標準,保持產品質量穩定可靠;遵守標識使用合同及相關規定,規范使用中華傳統好食品標識;不得將中華傳統好食品標識用于非許可產品及其經營性活動。
?
此外,根據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關于食品類別的規定,《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團體標準涉及的產品類別主要包括糧食加工品,淀粉及制品,茶葉及制品,炒貨及堅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類,蔬菜及制品,水產制品,水果及制品,食糖,糖果制品,蜂產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豆制品,糕點,調味品,蛋制品,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食品,方便食品等。
?
樹立行業標桿
傳承文化 打造品牌
?
一直以來,中華傳統食養智慧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與健康的關系,通過日常飲食的調理,達到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為目的的科學,是與我國居民日常生活關系*為密切的養生方式。中華傳統食養智慧的有效載體主要就是中華傳統食品,中華傳統食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與科學有機融合的良好載體,是中華民族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集成。
?
中華傳統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中,具有豐富獨特的文化內涵,具有良好的風味性、營養性、健康性和安全性;幾千年中華文明也證明,中華傳統食品不僅符合中國以農耕為主的食物生產結構特點和自然環境條件,而且經過數千年經驗總結,形成了非常合理、科學和多彩的食學內容。中華傳統食品的科學評價解讀、文化內涵的弘揚不應被忽視,從某種意義講是更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人類食物營養科學進步的基礎,還能啟發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加以更積*宣傳和生產性傳承保護。
?
中國食品報社社長黃國勝表示,挖掘、傳承、創新、發展中華傳統好食品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與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歷程同步,中華傳統食品源遠流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擁有世代傳承的獨特產品、精湛技藝和服務理念,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巨大的品牌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可以說,中華傳統食品,是品質,是信任,更是一種情結,一份擔當。
?
當前,我國傳統食品發展還存在著傳承創新動力不足、運營機制僵化、支持和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對中華傳統好食品進行科學、全面、系統的文化解讀與科學評價,發掘、整理、開發中華傳統好食品,是推動傳統食品產業發展的必須選擇。希望通過《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的實施,能夠引導更多企業注重口碑,講求誠信,樹立起行業的標桿和榜樣,為加快保護發展弘揚傳統文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提升優秀品牌、擴大品質消費以及滿足國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積*的貢獻。
?
作為行業媒體,中國食品報社積*參與標準制定,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和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媒體的智慧和力量。未來,《中國食品報》將一如既往承擔媒體社會責任,繼續關注中華傳統好食品的成長,講好中華傳統好食品的故事,讓中華傳統好食品在新時代綻放新的芳華和風采。
?
山東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濟南大學食品科學教授張炳文認為,《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的發布實施對于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中華傳統優秀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將會引導消費者科學對待、正確認識中華傳統好食品的安全性與健康價值;將會引起政府與媒體的關注,做好中華傳統好食品的傳承、保護、推廣、**消費,擴大中華傳統好食品在國內外消費者中的認知與認同。對此,張炳文建議:借《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發布實施的東風,協助企業對相關中華好食品進行系統、全面的科學評價與文化解讀,傳承、弘揚中華傳統優秀的食學文化,確立科學、全面的中華傳統食品的營銷宣傳方向,使中華傳統好食品有益的文化與科學價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華傳統食品*適合東方人的體質需要”的理念深入傳播;通過宣貫《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圍繞中華傳統好食品的傳統技藝的悠久歷史,搜集、挖掘相關的名人軼事、詩詞文賦、傳說故事等,展示與經濟發展、文化傳統的緊密關系以及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將傳統技藝、文化底蘊根植于產品獨特的歷史、文化、科學、教育和審美價值中;將《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的基本素材,依托我國駐外機構、中資企業、與我友好合作機構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館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
?
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會長曾亞非在談到提升中華傳統好食品認知時表示,《中華傳統好食品評價通則》團體標準的實施對于食品行業的規范發展具有積*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倡導和樹立行業內優秀的傳統食品企業榜樣,打造中華傳統好食品的品牌。這對于中華優秀傳統食品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作為全國性的行業貿易投資促進機構,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將積*推進該標準在行業中的宣傳推廣,讓更多的企業通過認識標準、應用標準來提升企業自身的食品質量和品牌實力;同時也會推動更多的企業在“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活動中展示中華傳統好食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