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 調和油已經在市場上存在了二十多年,目前占據國內 食用油整體銷量第二位。據了解,當時研制的初衷就是避免常吃單一 植物油的缺陷,通過科學調配推出一個營養豐富而均衡的食用油新品種,其營養價值取決于所調配食用油的種類和添加量。
?
然而,央視記者在福建長達半年多的深入 調查發現,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謂食用調和油實際上并不是這么回事,生產廠家偷工減料的現象并非個例。
?
所謂高端調和油是普通植物油勾兌的
?
福建省西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是當地規模較大的食用油加工企業之一。據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廠主要加工食用調和油,每年產值一個多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記者在這里發現,對外打著所謂高端調和油的旗號,實際上幾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低端油。在生產者眼里,這種油吃不出人命就沒事。該公司銷售總監羅定發:“說白了吧,現在我們這些低端油啊,它萬變不離其宗。我們里面的總配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無非就是寫了山茶油,我們一定要放一點山茶油進去,一個是對得起良心,還有一個要經得起檢查。*起碼工商查不會查出問題,吃不死人,不是地溝油,這是*基本的啊。”
?
添加廉價原料油降低成本
?
在該公司的樣品展示區,記者找到了一款福工坊牌初榨橄欖調和油,只見配料表中標示:玉米油含量95%,橄欖油含量5%。這種凈含量5L裝的橄欖調和油在市場上每桶零售價約為七八十元,然而在這里的出廠價卻只有32元。
?
記者參照當時的國際標準油價核算,橄欖油每噸售價4萬多元,每桶油標稱添加5%,成本在10元左右;玉米油每噸售價約7000元,每桶油標稱添加95%,成本在30元左右,不算包裝和加工費用,整桶調和油僅原料成本就已經達到了40元。也就是說,如果這家公司確實嚴格按照配料表中標示的添加量進行生產,那么每賣一桶油至少虧損8元錢以上。公司的負責人承認,企業不會做虧本買賣,他們不過是在配料上動了一些手腳,通過大量添加廉價的轉基因大豆油降低成本,但是為了好賣又不惜謊稱采用價格相對較高的玉米油。銷售總監羅定發說:“我們標玉米油95%,把大豆油省略掉,就是提高競爭力,賣的有噱頭。”
?
靠“非轉基因”吸引眼球
?
記者對福建吉農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順糧油有限公司等周邊其他一些調和油加工廠進行了調查,發現這種偷工減料的現象并非個例。
?
在福建吉農食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款凈含量5L裝的橄欖調和油,配料表里標稱含有6%橄欖油,94%菜籽油,出廠價34元。而參照當時市價,僅原料成本就已經超過出廠價,達到了40元。面對質疑,該公司董事長劉金龍不得不承認,包裝上標注的橄欖油其實添加不了那么多,“(橄欖油實際加3%以上肯定是有的”。
?
福建添順糧油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橄欖調和油和山茶調和油,也是賣30多元,橄欖油添加量對外標稱6%左右,實際上卻少得可憐。“標是這樣標,橄欖油就是說加到2%就可以。一分價錢一分貨,本身橄欖油這么貴,不可能這個價格加很多是不是。”該公司總經理李明俤說。原來,這些油出廠價基本一致,配料表大同小異,對外打著所謂高端調和油的旗號,實際上在生產者眼里都是大量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低端油。
?
隨著調查深入,記者還發現,這些“高端”調和油還打著“非轉基因”的招牌吸引眼球。福建旺龍順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號稱是當地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據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公司20年來專業生產加工各種食用調和油,每年產值3億多元,是福建省**產品。其生產的標稱橄欖核桃和橄欖原香的兩款調和油都打著“非轉基因”的字樣。記者注意到這些產品的配料表中,大豆油含量占到90%以上,原料產地來自美國。公司銷售負責人承認,這種大豆油是轉基因產品,這種標識著“非轉基因”的調和食用油實際上是地地道道的轉基因產品。 據央視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