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近一年來,不少市民都會面臨的“煩惱”。隨著外省鹽的進入,以往占據桂林市場*常見的“桂山牌”食鹽已經不是**的選擇,越來越多的食鹽種類出現在貨架上。在以往,這些食鹽相比原有的“桂山牌”鹽并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消費者也樂得輕松。不過近來,一些添加了微量元素的“養生鹽”的出現,才真正讓消費者開始正視食鹽的種類來。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這類“養生鹽”開始進入市場,除了加鈣外,還有一些養生鹽主打添加各種微量元素,在品種方面,既有添加了玉米淀粉的玉米口味碘鹽,也有添加了枸杞、紅棗的養生鹽。
“越去搜索種類越多,食鹽是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的東西,既然有了選擇,當然就希望買更好的,家里人也吃得健康。”符文說。
2 價格高就一定好?
?
記者走訪市內多家商超發現,大多超市都引進了外省食鹽,除了原來的“桂山”牌、“桂鹽”牌外,還有云南、湖北等地的食鹽,而每袋售價普遍都在2元到3元之間。不過,主打養生的“加鈣”鹽雖然售價只有3元,但是重量卻只有320克,這相比重量500克售價為2元的“桂山”海藻碘鹽,顯然貴出不少。
?
此外,記者在一家超市還看到了更多品種的食鹽品牌,包括澳洲湖鹽雪晶鹽,以及低鈉竹鹽等,這些品牌的食鹽售價每袋普遍高于6元,還有一種白象牌的“磨黑貢晶鹽”,售價達到15元。
?
“當然還是2元錢的普通碘鹽更受消費者歡迎,不過也有不少消費者試一試別的種類的鹽,可能圖個新鮮吧。”超市工作人告訴記者。
?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類似“加鈣”、“加鐵”等主打添加微量元素的“養生鹽”,售價普遍不低,中鹽的玉米肽低鈉鹽320克打包4袋購買,售價為39.5元。還有一種所謂“玫瑰鹽”的食鹽也受到追捧,而售價從60元到100元不等。另外,一些從法國、美國等地進口的食鹽售價也相對較高。
?
桂林一超市貨架上的“養生鹽”。
?
3 食鹽養生只是噱頭
?
“目前并沒有專業的機構對這些營養強化鹽進行推薦,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這些養生鹽都是沒有依據的,基本上就是廠家弄出來的噱頭吧。”桂林市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謝琪說。
?
實際上,從食鹽的選擇上,國家推薦的就只有兩類,一類是有碘鹽,一類是無碘鹽。“一般主張的是缺碘地區的人還是要適量地補充一些加碘鹽,而一些沿海地區的人因為長期攝入海產品,所以推薦攝入無碘鹽。”謝琪說,“桂林屬于山林地區,一般還是推薦攝入有碘鹽。”
?
食鹽加碘曾經也是鹽業專營的重要依據,在各省份不同鹽碘含量標準中,廣西的鹽碘平均水平則為25mg/kg。
?
“此外,從治療學的角度來說,對于糖尿病、腎病病人,有一種代鹽即低鈉鹽,是起到一些治療功效的,這個也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購買。”謝琪說。“此外,以提取地區來區分食鹽,從根本上來說也沒有實際意義,所以不管是湖鹽也好井鹽也好,都是差不多的。”
?
其實,從食鹽的健康攝入量來看也能輕松得知,以食鹽作為營養強化的載體,還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普遍來說,中國人的鹽攝入就已經超標了,南方人的平均攝入量達到了每天9克,而科學的推薦量是每天6克食鹽。”謝琪說,“食鹽攝入超標會導致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反而危害健康。”
?
4 購買還需認準正規品牌
?
“按理說,只要符合實驗生產質量和標準,廠家推陳出新也無可厚非,不過現在這些養生鹽往往賣得比較貴,消費者們養生的知識和儲備又跟不上的話,就有點不符合市場公平性了。”謝琪說。
?
對于鹽業管理部門來說,這樣的新生問題也是伴隨著鹽業改革、價格放開而來。“鹽改雖說放開了鹽產品的價格,但還是立足在鹽業專營制度上的,目前主要的監管工作還是針對一些非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和非食鹽定點批發企業的生產、銷售行為進行監管,而對于一些廠家以養生、高價的噱頭定價的食鹽,尚無具體的監管法律。”桂林市鹽務管理局副局長吳明立說。查閱《廣告法》,其中對虛假廣告的定義是:商品的性能、功能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購買行為產生實質性影響的;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而價格法也規定了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實際上,真正危害大眾健康的食鹽正是一些沒有專營資質的廠家生產的。在此也提醒消費者,選購食鹽還是要認準正規品牌,從正規超市去購買。”吳明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