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國如此說道。 ?
舌尖上的安全,從源頭和流通抓起
?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在孫寶國看來,從2008年至今,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消費者信心正在恢復,全社會對食品安全關注度也趨于下降?!?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朱水芳表示,前些年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讓人們憂心忡忡。他認為,不必對食品安全問題過度焦慮,從檢驗結果來看,我國的絕大多數食品是安全的,出問題的只是*個別現象,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普遍。
?
朱水芳說,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出在兩個環節:一是生產環節,“現在還存在大量的個體種養殖、食品加工小作坊、小攤販等,不排除個別不法商人為了獲利,違規過量使用農藥、食品添加劑等一些土辦法,使得食品指標不合格,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绷硪粋€就是在流通環節,由于儲存、運輸方面的條件和技術有限,在流通過程中會出現變質腐化問題,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
對于生產環節引起的食品安全,孫寶國提醒,環境污染和食源性疾病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仍需要得到重視。他表示,“影響食品安全的環境問題不改善,食品源頭污染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不亞于食品加工生產過程?!?
?
如果青山綠水的環境遭受污染,食品原料也就會被污染,食品安全無從說起。孫寶國舉例說,“鎘大米”就是環境問題造成的,雖然現在鎘大米通過技術可以把鎘提取出來,但畢竟要花大力氣處理。所以一旦環境被污染,后面很多工作舉步維艱。
?
讓科技、法制給食品安全上“雙保險”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再一次被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及。
?
“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手段,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監管食品安全,就能做到來源可以查,去向、責任可以究?!睂O寶國說,目前的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為食品安全保障和監管提供了太多的技術便利和實現路徑。
?
但孫寶國也提出,食品溯源技術與監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而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充分措施?!笆称匪菰床⒉荒軌蚪鉀Q一切問題。溯源是亡羊補牢,要把原因和問題找到,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
“網格太疏,就網不住魚兒,網格織得不夠牢,魚兒也容易從薄弱環節逃脫?!比珖f委員、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劉昕認為,要保障食品安全,一方面要從科技、法制上織好防護網,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管,補上食品安全網的薄弱環節。
?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許多小作坊、偏遠地區的食品銷售部、流動食品商販、學校周圍的小餐館、雜貨店等,是食品監管存在的薄弱環節,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
劉昕建議,從分類監管的角度出發, 對小作坊、小攤販的許可條件、經營范圍、流通領域和監管標準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對各城鄉小作坊、偏遠地區商店出售的食品實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 對“三無食品”堅決銷毀。
?
“我去一些縣里調研時發現,監管部門有檢驗資質和技術的專業人員非常缺乏,廣大農村地區更是容易成為監管空白地帶?!眲㈥勘硎?,要加強執法力度和深度, 讓藏身角落里的 問題食品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