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碌,沒空下廚、不會做飯或是父母不在身邊,訂外賣是現代許多年輕人的日常。只要拿起手機,打開美團、餓了嗎等APP,想吃的食物就能送上門。從圖上看上起來美味可口、 包裝精美的食物,它是否 衛生健康呢?它們又是來自哪里?
?
藏在隱蔽的小巷和小區,車庫、倉庫改造的空間就是廚房,食物垃圾堆在一起……你知道嗎?你每天通過外賣軟件點的食物,很可能就來自這樣的環境之中。記者在上周對這些外賣作坊進行了走訪。
?
車庫倉庫變身廚房一個小區就有七八家
?
上周,記者重點走訪了麗水市區金田小區、麗東新村、麗東二村和燈塔小區,在許多小巷里或是樓房的一樓,就能發現這些小作坊。有的是在車庫里,有的是在小倉庫、小店面里。這些作坊的面積大約20平方米,小的只有10平方米左右。
?
在記者走訪過的小區中,平均每個小區內都有七到八家這樣的作坊,只要跟隨外賣小哥就不難發現。他們有簡單地在門口貼個牌子,如“某某炒飯”“某某便當”,有的甚至連招牌也沒有。通過手機外賣APP搜索這些招牌,其中不乏一些人氣很高的店鋪,在美團上甚至上了熱銷,月銷量過千。即使一些銷量少的,月銷量也有幾百單。
?
不僅如此,記者在走訪過程中還發現,除了明面上的一些外賣作坊,還有一些家庭作坊也在其中。在麗東新村某棟單元樓樓下,記者看到一名外賣小哥把電瓶車停在樓下,隨后上了居民樓,幾分鐘后,外賣小哥拎著一袋食物下樓,裝進了外賣箱中。
?
不帶口罩和手套,食物直接用手抓外賣作坊環境堪憂
?
上午11時30分,正是點餐高峰期,在金田小區的菜場邊上,有一家打著“老地方炒飯”牌子的外賣作坊內,老板正在忙碌著,記者查詢其在美團上的頁面,一個月訂單就有2503份。
?
記者在現場觀察了30分鐘,15平方米還不到的空間內,飯桶、菜籃、飲料箱、泡沫箱與垃圾堆放在一塊,被油煙熏黑的墻體,地上污水橫流,鍋里正炸著雞排,老板一人里里外外忙的不可開交,時不時就會聽到系統發出的“您有新的美團外賣訂單,請及時查收”的聲音。門口有幾個外賣小哥,正在焦急等待,有的外賣小哥還直接站到廚房里,盯著老板制作食物。
?
由于人手不足,從手機接單,到制作再到打包,全部由老板一個人完成,為了節省時間,老板甚至用手抓取原料,來不及洗的碗也重復使用。另外老板沒有帶口罩和手套,甚至還穿著睡衣,顯得十分不衛生。
?
而在麗東新村,這種不衛生的作坊存在更是普遍。在一條巷子里,記者發現了一家門口沒有任何標識的餐飲作坊。在光線昏暗的小作坊內,一男兩女正在忙活著,同樣沒有帶上口罩和手套,就直接用手拿取食材。
?
這家小作坊衛生狀況*差,地面已經臟得看不出原本的顏色,店內玻璃、墻面、油煙機等也積滿了油漬。店門口,兩大袋豬肉隨意放在用水泥砌成的水槽上,而旁邊不到1米處就是半人高的綠色垃圾桶和泔水桶,氣味十分難聞。從門口往里看,記者沒有看到該店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經營登記證。
?
在另外一條小巷里,一家名為“慶元油冬菜小炒”的外賣作坊門虛掩著,進店一看,里面還擺放著桌椅,但桌子上擺放滿了塑料碗裝的米飯,沒有多余的位置可以坐下來就餐。
?
記者以進店吃飯為由,向老板點餐,不過老板的答復卻是令人意外,“我們這里只提供外賣,不能在店內食用。”一邊說一邊用勺子把燒好的菜裝進塑料碗里并和米飯一起進行打包。隨后,老板打開電腦,向記者介紹菜單。
?
可以看到,作坊內的環境不是很整潔,正對門的位置,*顯眼的是一打打一次性餐具被擺在了被油污覆蓋的架子上面,甚至還有不少直接掉在了顏色發黑的木板上。
?
食品生產經營證登記都是C作坊沒有用餐場地與相關規定不符
?
記者共走訪多個小區共15家外賣作坊,雖然其中一兩家衛生情況還可以,但也是租用車庫當廚房。在金田小區內一家便當店,10平方米左右的車庫被隔成了內外兩部分,里間是廚房,外間則用于放置餐盒餐具等用品,相對于之前幾家臟亂差的“小作坊”,這家店的衛生情況明顯好很多。
?
除這家以外,其余十多家作坊,雖然大部分都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經營登記證,不過在食品生產經營登記證上顯示的都是C級。
?
所謂C級,這是衛生監督部門在審查后的評價,總共有ABCD四個等級,等級高的減少監督次數,等級低的加大監督力度,甚至不予發給衛生許可。C級是倒數第二級,每年都要進行強化監督。
?
就算擁有這些證件,消費者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在走訪中,許多擁有相應證件的小作坊的環境不容樂觀。此外,像之前提到的一些更加隱蔽的家庭作坊,大多數更是沒有相應的經營執照和食品生產經營登記證。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2018年1月起實行,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并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超范圍經營,網上銷售的餐食質量和分量也要和實體店一致。但從記者走訪的情況來看,事實并不是如此,很多外賣作坊只提供外賣訂餐,沒有實體用餐的場地。
?
記者也會將情況向相關監管部門進行反饋,并將進一步關注外賣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