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進出口大省,浙江的“洋食品”是否安全放心呢? ?
嚴把進 出口食品的“**關”,在省食安委近日召開的2018年**次全體會議上,浙江檢驗檢疫局發布通報,2017年,我省轄區共檢驗進出口食品 化妝品68900批次,貨值43.9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95%和10.44%。其中,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化妝品1036批次,貨值1.51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31.66%和增加0.66%。
?
2017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日本進口商品來自核污染區”一消息后,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些商品是如何流入中國境內的?浙江保稅區內是否曾有違禁食品進入?浙江**時間開展抽檢查處,短短**,僅杭州一地就暫停銷售并下架封存疑似來自日本核輻射污染區的進口食品4429件(包/盒。
?
之后,浙江檢驗檢疫局向社會通報了相關情況:2016年全省共監管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郵包2773.44萬件,成交金額54.83億元,來自日本的備案食品一共443批,貨值1.46億元。截至“3·15”前,杭州綜試區范圍內沒有經檢驗檢疫機構備案的來自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也未進口過來自日本核輻射地區的食品。這一信息的發布,也及時打消了浙江消費者的疑慮。
?
居安而思危,隨著跨境電商和進出口貿易的日趨繁榮,如何在家門口把好“洋食品”質量關,已成為浙江檢驗檢疫系統一道亟待破解的新課題。
?
浙江檢驗檢疫局通關業務處科長朱國東表示,目前,我省跨境電商的入境渠道主要有四種:網購保稅,直購進口,郵快件入境,個人購買或攜帶。“檢驗檢疫部門對前兩者都有較強的風險布控,后兩種則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
堅守食品安全底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去年以來,浙江對進口食品,特別是來自重點地區的食品,加強了布控核查,同步加強的還有網購保稅進口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動植物源性食品準入的審核和把關。對于不能滿足要求的暫時入倉暫扣,或者作退運和銷毀,確保問題產品不會通過跨境電商渠道流入國內。
?
“我們還在提升‘智慧監管’上開動腦筋,加強網絡巡檢。”朱國東所說的“網絡巡檢”正是指,通過網絡機器人監控以及現場人工抽檢監測,對有問題或者違規電商平臺采取約談、產品下架、警示以及相應的監管措施,進一步凈化跨境電商網絡環境,保障消費安全。
?
除了海淘網購,在消費進口食品過程中,消費者還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千里迢迢從日本、歐美背回來的茶葉、蜂蜜或黃酒,其實很可能是“made in China”。也許有人會說,就算是同一個品牌,出口產品和內銷產品因為標準不同,產品質量也不一樣,還是出國買回的國產貨靠得住。浙江的回答是:好“國貨”靠品質說話。
?
去年6月,浙江“三同”食品防偽溯源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國內政府機構**次為“國貨”背書,為國內產品“撐腰”,以提高消費者對國產食品的信心與認可,同時助力出口企業打開國內市場。
?
“三同”,即“同線同標同質”,指出口企業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出口和內銷產品,從而使供應國內市場和供應國際市場的產品達到相同的質量水準。簡單地說,就是國內產品和出口國外產品質量一個樣。這意味著,消費者在家門口超市里買到某一品牌的水果罐頭,如果有出口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那么兩者的品質是一模一樣的。
?
如今,走進杭州聯華、麥德龍、華潤等超市,消費者都能看到“三同”產品專柜,主要產品為茶葉、蜂蜜、黃酒、啤酒、沙拉醬、水果罐頭和其他休閑食品等170多個品種。截至目前,浙江已培育“三同”示范企業4家、“三同”企業62家。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三同”產品進駐商超。
?
對此,浙江檢驗檢疫局表示,今年,浙江將基本完成全省食品防偽溯源官方平臺和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同時順應消費者對“品質食品”的需求,加強平臺的應用和推廣,力爭將“三同”食品防偽溯源平臺打造為我省“雙安雙創”的一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