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 ?
申城餐飲業發達,下館子不妨“看臉”
?
“吃貨”在上海真有福氣,該“白皮書”顯示,目前,本市共有餐飲服務單位74906戶。
?
其中公共餐飲單位53554戶,包括特大型飯店101戶、大型飯店2230戶、中型飯店9068戶、小型飯店28500戶、其他13655戶(包括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等。另外,還有食堂13315戶、現制現售7559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269戶、中央廚房123戶、其他餐飲單位86戶。從全國公開餐館數據看,上海7萬多的餐飲服務單位數量也算居于高位,餐飲業十分發達。
?
食品企業不止有餐館,“白皮書”顯示,目前全市有效的食品生產、經營以及食品相關產品等許可證共205098張,同比減少18.3%。這其中,在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證同比減少的情況下,唯有餐飲服務生產許可證增加23.3%,餐館業態興盛、更迭可窺一斑。
?
從食品生產企業規模化構成看,“白皮書”顯示,2017年上海規模以上的食品生產企業 (年銷售額或產值2000萬元以上 總數明顯增加,規模以下的食品生產企業總數有所下降,不過,食品生產企業總量中規模以下仍占大多數。
?
如何吃得美味,又吃得安全?上海市民“下館子”不妨注意“看臉”。據“白皮書”介紹,為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管,本年度本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繼續實施分類分級管理,全市7萬多家持證餐飲單位中處于經營狀態的餐飲單位仍然實施動態分級評定和監督結果公示,消費者在餐館里看到的“笑臉”“平臉”等臉譜信息。
?
據統計,2017年上海餐飲單位A級企業 (笑臉,良好 占35.4%,B級企業 (平臉,一般 占61.5%,C級企業 (哭臉,較差 占3.1%。A級企業和C級企業同比增加2.7和0.6個百分點,B級同比減少3.3個百分點。
?
“洋食品”未必安全,不要盲目迷信
?
監督性抽檢是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中的一項重要手段。“白皮書”顯示,2017年,上海共監督抽檢各類食品樣品207107件,合格率為98.8%,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
?
根據該食品抽檢結果分析,導致本市食品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食品添加劑、農 (獸 藥殘留、非食用物質、重金屬、激素/抗生素/植物生產調節劑、標簽等其他指標不合格。
?
具體來說,從主要食用農產品抽檢情況看,本市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保持較高水平。市場銷售的部分食用農產品檢出禁用農藥或限用農藥超標,農獸藥不合格主要涉及蔬菜、禽肉和魚蝦。比如,韭菜檢出限用農藥腐霉利超標,淡水蝦檢出禁用獸藥呋喃西林代謝物,雞肉檢出限用獸藥尼卡巴嗪,梭子蟹檢出鎘。
?
從餐飲服務環節抽檢情況看,抽檢不合格食品品種及指標主要為:一是色拉、熟肉制品、現制飲料、生食水產品中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二是盒飯、桶飯和餐飲具中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三是食品添加劑超范圍及超量使用。
?
“洋食品”也未必安全。“白皮書”披露,從進口食品檢驗檢疫情況看,抽檢不合格食品中:一是部分進口食品檢出含有我國嚴禁進境的動物源性產品及未申報的轉基因成分;二是部分進口食品檢出不符合我國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理化項目不合格 (含獸藥殘留超標等、微生物項目不合格;三是中文標簽符合性抽檢不符合要求,標簽內容不規范;四是感官檢驗不合格,主要包括包裝破損、超過保質期、霉變、胖聽、無生產日期等。
?
嚴打食安犯罪,近4萬張證照被摘
?
另據透露,2017年全市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共接到食品類投訴、舉報和咨詢130699件,同比增加22.2%,按時答復率****,舉報案件查實率50.2%。其中,落實有獎舉報件1037件,獎勵金額達77.91萬元。
?
“白皮書”顯示,投訴舉報反映前五類的食安事件為:餐飲食品,主要是投訴就餐后不適、餐飲店衛生情況差、菜品內有異物或變質等,舉報餐飲店無證從事餐飲服務、控煙不力等;肉制品,主要是投訴肉制品變質或有異物、包裝標識不符合規定,舉報無證經營肉類、無證加工肉制品、銷售未經檢驗檢疫肉類等;糧食加工品,主要投訴糧食加工品內有異物或變質、食用后不適等,舉報無證制售早點等;食用農產品,主要是投訴農產品變質、食用后不適,舉報無證制售農產品等;糕點類,主要是投訴糕點變質、有異物、過期、涉嫌使用非普通食品原料等,舉報無證經營糕點、無證加工糕點等。
?
嚴打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白皮書”顯示,2017年全市相關監管部門注銷或吊銷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證照共計37256張,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6714起,罰沒款金額22372.69萬元,同比分別增加163.3%、-13.0%、29.1%。本市公安部門偵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36起,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34人,由檢察機關提起訴訟96人,法院一審判決食品安全相關犯罪人數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