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膳食 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2017》由中國醫保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組織編寫,從國內外行業發展、監管和國際貿易情況、投資和營銷等方面展示行業現狀,并選取龍頭企業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報告首次對我國維生素、氨基酸、植物提取物、魚油等膳食營養補充劑原料的進 出口狀況進行了分析,收集整理了大量**手的海關數據,并對未來走勢做出研判。
12月14日~15日,由中國 醫藥 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7跨境 電商政策 研討會暨膳食營養補充劑專委會工作會”在浙江 杭州召開,會議期間發布了中英文《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
?
報告回顧了我國主要的七類膳食營養補充劑原料及成品的國際貿易情況,這七類原料包括:維生素類、礦物質類、氨基酸類、植物提取物類、硫酸軟骨素、輔酶類、魚油類和蜂產品類。報告還依托海關數據,對每類產品的進出口情況進行了系統分析,認為我國在維生素、硫酸軟骨素、Ω-3、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原料的生產及出口方面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
2016年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貿易額達108.2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78.1億美元,進口額為30.1億美元,原料出口額占據總出口額的84%。數據顯示,我國在維生素、硫酸軟骨素、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膳食補充劑原料的生產及出口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而膳食補充劑成品的進口額占據總進口額的一半以上,我國的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
在2011年~2016年間,我國維生素類膳食營養補充劑原料貿易額在波動中呈現緩慢增長態勢,整體平穩,美國、德國、日本和荷蘭是我國出口前四大市場。
?
從產業發展階段來看,我國營養保健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普及率不及10%,遠遠低于美國的70%,人均消費不足20美元,也遠遠低于美國的101美元,未來上升空間巨大。以美國為例,美國膳食營養行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此后經濟水平提升和對健康重視程度提高促進了行業快速發展,1970年~2013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遠高于同時期GDP的增速。消費結構升級和政策紅利將是推動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迅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明顯,人均可支配收入相當于美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迅速增長前的水平,我國的改革又處于深水區,產業結構、消費結構都在轉型升級,隨著更多配套政策實施,在多重因素驅動下,預計未來5年我國的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將有所突破。
?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膳食營養補充劑新資源被不斷地開發,新的膳食營養補充劑產品會不斷被推出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將是膳食營養補充劑發展的一大趨勢。《報告》認為,新食品原料會從天然植物、海洋生物和中藥等領域中發現,目前市場行情比較看好的有輔酶Q10、絞股藍、魚油、銀杏葉等。企業需要不斷更新技術和提高技術含量,產品不僅要效果好、質量高,還要有特點,要從低層次的價格戰、廣告戰中走出來,轉向高層次的技術戰、服務戰,才能占據行業制高點,從而健康而長遠地發展。
?
在產品銷售方面,膳食營養補充劑的銷售渠道有專業店零售、大眾市場零售、醫務人員銷售、電視購物、廣播銷售、網上銷售等多種渠道。在美國,其銷售主要依賴于專賣店和大眾市場的實體店形式。與美國以商超專柜為主的銷售形式不同,我國直銷渠道占比較高,“店鋪+直銷+服務”的復合式商業模式將成為主流。
?
同時,營養保健產品和母嬰用品也成為跨境電子商務品類的聚焦點。一是該類產品國內市場需求大、成長迅速;二是跨境電子商務是滿足消費需求、快速進入市場的有效途徑;三是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應用催生了體驗和分享等新型消費模式,為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零售模式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