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門店被7家無證經營的門店冒名頂替,萬一出事,不還得我背鍋???”
?
上海市普陀區 曹楊路1019號生煎店的李先生*近很頭疼,兩月來,他陸續發現不少“餓了么”外賣員進店要求送餐,可一對照發現,訂餐內容全不是自家菜單上的。向外賣員打聽后,外賣員提醒他提防信息被“冒用”。
?
他隨后在餓了么訂餐平臺上按圖索驥竟發現:附近一圈樂惠小廚、大王鍋貼(武寧路店、淮南 羊肉湯、外婆私房菜(蘭溪路店等7家 餐飲門店,仿佛成了他家的“分身”:地址都是曹楊路1019號,連上傳的相關資質證書都是他家的。
?
“這些冒名頂替的店鋪到底在哪?為什么他們能進駐餓了么平臺?平臺難道不管嗎?”
?
7家冒名店信息一樣,騎手會到真實的位置取餐
?
按照李先生提供的信息,記者在餓了么平臺上搜索確實發現,上述等7家店的地址和 認證信息竟然是一模一樣,單位名稱均是“上海市普陀區霍師傅小吃店”,法定代表人也均是“霍金華”,許可證號也一模一樣。而李先生告訴記者,這些信息其實都來自他開的一家生煎店。**不同的,是店家留下的電話。
△7家店認證信息除了電話,其余均一樣。
?
留下別人店的地址,騎手能找得到?不會影響送餐嗎?
?
記者選中其中一家“恬憩小站奶茶漢堡”進行嘗試。11月27日17時24分,記者在附近的曹楊路1021號天目湖賓館下單了“恬憩小站”的餐點。僅僅1分鐘之后,騎手張某顯示到店。但查看軟件的地圖,騎手定位并未在認證信息中的曹楊路1019號,反而出現在了武寧路曹楊二村附近。記者打電話詢問騎手在哪兒?“不遠不遠,很快就好了”,此時地圖顯示騎手離距離記者500多米。13分鐘后騎手抵達,燙手的雞排到手。記者詢問:為何進店地址與網上標注的不同?張某頓了頓,笑稱:“商家定位不準確是常有的事兒?!?
△下單1分鐘后騎手出現在了一家與店鋪地址不符的位置。
?
在曹楊路一帶兼職餓了么和美團的外賣員小胡告訴記者背后的“奧秘”:無證商家想要開通外賣服務,只能冒用別人的信息。類似的情況,他今年夏天就遇到了好多次:到了默認地址所在店鋪,商家告知找錯了,他打電話一問,才知道在附近的另一處。之后就能直接和無證商家達成“默契”,到真實的位置取餐。
?
難道被冒用的店家不會投訴嗎?小胡稱:“市場經理會有承諾,保障進駐商家不會被這類問題干擾?!?
?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無證店家食品衛生堪憂
?
根據騎手張某出現的位置,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位于武寧路1755號的“恬憩小站”:門面嶄新、配備了堂食的三四張桌椅。店內墻上,普陀區食品經營安全監督公示欄上,“營業執照粘貼處”空白;底下貼出了曹楊新村街道的告知書,上面寫有“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單位將從嚴查處”等警示。
△位于武寧路1755號的“恬憩小鋪”是一家剛營業5個月、無營業執照、可供堂食的店鋪。
?
沒有營業執照怎么就開店了?經營者小劉面無表情地告訴記者:“沒有執照一樣經營,這條街都是這樣的”。記者以打算開奶茶店為由向對方進一步“咨詢”,據小劉講,沿街店鋪原本都是居住用房,沒法發證,只要不違法搭建就不會被取締。記者看到店鋪里面有隔間供洗漱、炒菜、倉儲和睡覺。小劉說,開業5個月來都很順利,平均每天能接到10個餓了么訂單 。交談期間,記者看到附近小區的男女老少以及門口公交車站下車的乘客都會進來歇腳充饑,大家似乎都不在意有無營業執照。
?
在南石四路23號,記者找到了冒名者中的另一家名叫“淮南羊肉湯”的店鋪。相比之下,這家店衛生條件差多了。記者現場看到,這家店門口的土灶臺和大鍋正在烹煮羊肉湯,食材與倉儲雜物一同露天放置,*里面是生加工的廚房,一條小黑狗自由出入。在餓了么訂餐平臺上,這家餐館已經有了250個點評,評分4.3,餓了么官方給定的食品安全分為“丁級”,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在這家羊肉湯店,記者也沒有找到相關資質材料。
△其中一家冒用資質和地址信息的店鋪“淮南羊肉湯”,位于南石四路23號,餐廚環境堪憂。
?
這些店鋪冒用他人信息,平臺不知情嗎?
?
曹楊路1019號生煎店的李先生稱,他的信息**沒有提供給他人注冊用。那么,這些無證店鋪,如何獲取到用來認證的全套他人店鋪的信息?餓了么在相關資質審核時,竟沒有發現如此嚴重的信息冒用?審核環節又是否有漏洞可鉆?
△李先生生煎店的營業執照已更新到2017年2月,而“套牌”的幾家店鋪上傳的營業執照發證日期仍為2014年10月。
?
據記者了解,不少商家都是通過餓了么官網申請開店,再通過商家版APP操作經營。申請開店后,有24小時提交完整信息急速開店和市場經理“幫我開店”兩個方式,后者只要提交門店基礎信息如地理位置、經營者信息等,由“市場經理”上門確認。
?
“恬憩小鋪”的經營者小劉告訴記者:“基礎信息審核通過后,市場經理要求配好菜單、提供經營者的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到現場拍了幾張門店的照片就好了。其他的,就不用我管了?!毙⒎Q,全套信息都是“經理”幫忙操辦的,他只需換上新的店家封面圖,開店的準備就完成了。
?
發現被冒用后,李先生將數家冒牌店鋪的截圖保留下來,以此作為向餓了么平臺要求下架的證據?!暗麄儾樽C后,說只有1家有這樣的情況,其他均是合法經營?!?
?
浦東新區的王先生也遭遇了無證店家冒用他人信息的情況。今年7月,他在一家“大碗鹵肉飯(昌里路店”下單,吃完后腹瀉,一番查詢后,他發現該店冒用了“阿明湯包館”的資質信息,于是向餓了么投訴。但對方卻回復“舉報內容不屬實,餐廳證照齊全,地址一致,故暫不處理”。王先生繼續向工商部門反映,得到查證后,餓了么被工商要求下架這家店鋪。但在11月初,王先生發現這家“大碗鹵肉飯”又出現了,這次換上了甬港路店某家“大碗鹵肉飯”的門店照片,但資質信息依然“套牌”“阿明湯包館”。
△浦東新區的王先生在舉證投訴“套牌”商家之后得到的回復:舉報內容不屬實,餐廳證照齊全,地址一致。
?
網絡訂餐成消費習慣,平臺應嚴把準入關
?
記者致電“餓了么”一名相關人員了解情況,對方表示已**時間安排“合規部”的工作人員上門調查,查實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但截至發稿前,餓了么仍未告知調查結果。
?
當前,網上訂餐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的日常消費習慣之一。但由于網上銷售食品準入門檻低、經營地點不固定、“三無食品”混雜等特點,網絡食品安全的監管一直存在漏洞和難點。依據2018年元旦即將施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并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一旦第三方訂餐平臺準入不嚴,就會出現無資質商家登記上線,在線下無證經營的情況。為了杜絕無資質、質量差的商家違規經營,建議政府與平臺建立監管合作,強化資質信息審核、食品安全監督,規范網絡訂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