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又到了人們大量“消費” 大閘蟹的季節。中國有著古老的食蟹傳統,雖然美味,但如果沒有吃“對”,還是會有食品安全乃至健康風險。因此,吃大閘蟹需要更講究一點,有安全,才有美味。
?
本周,上海 水產研究所水產專家陸錦天介紹,一頓能吃多少大閘蟹依據個人體質而定,但一般不建議食用過多。大閘蟹性寒且高 膽固醇,對于脾胃虛寒、胃病、“三高”或者 過敏體質的人群來說,應謹慎食用。
?
蒸熟煮透要徹底
?
吃蟹要記得蒸熟煮透,勿食用生蟹。這是因為蟹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布滿了各類細菌和排泄物,只有徹底加熱,才能殺死這些細菌。對于一般3兩母蟹、4兩公蟹來說,水開了后應該再煮12分鐘,如果是蒸蟹,那需要15分鐘。蟹的大小不同,需要的蒸煮時間長短也不同。
?
吃大閘蟹切記要吃活蟹,因為蟹死后體內的細菌毒素會迅速繁殖并擴散到蟹肉中,讓食用者出現身體不適。活蟹的外殼呈青黑色,臍部飽滿,蟹會吐泡泡,蟹眼會動;死蟹不會動,外殼呈黃色,蟹腳軟。對于精神不濟、垂死的蟹,則要分情況來看,打開蟹看其中的肝胰臟狀況,如果蟹殼內較空,肝胰臟也就是俗話說的“黃”已經發黑,那這只蟹就不宜再吃了。
?
大閘蟹性寒,且蟹黃脂肪膽固醇含量偏高,雖然*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已經取消了膽固醇的每日限量,但一餐大閘蟹勿食用太多。“食用大閘蟹數量的多少根據個人體質有所不同,雖然有些人吃上五六個大閘蟹也沒事,但通常不建議吃那么多。一般人一餐食用一對蟹,一公一母,公四兩、母三兩是比較合適的。”
?
對于脾胃虛寒、胃病、“三高”人群來說,建議少吃或不吃大閘蟹。過敏體質的人謹慎食用大閘蟹。
?
四個部位需去除
?
大閘蟹有四個部位不宜食用,分別是蟹心、蟹腮、蟹胃、蟹腸。
?
蟹心,也叫蟹六角板,寒性*重。它呈白色六角形,藏在蟹腹中間黃膏*厚的地方。掀開蟹殼,將兩瓣蟹掰開,可以在黃膏與黑色膜衣之間尋找這片“白色六角形”,務必丟棄不要食用。
?
蟹腮則是長在蟹腹部如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的東西,是蟹的呼吸器官,用來過濾水質的。因此蟹腮的清潔程度受養殖環境的影響很大。但即使是干凈的養殖水質,蟹腮也沒有營養,建議去除。腮下的三角形蟹白也要去除。
?
蟹腸很容易分辨,掰開蟹身之后,看到蟹黃、蟹肉處有一根黑色的東西就是蟹腸,里面有蟹的排泄物,也應去掉。
?
蟹胃不能吃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識。通常掰開蟹殼,蟹殼里多蟹黃,而埋在蟹黃堆里的那個三角包就是蟹胃,里面常有泥沙等不干凈的東西,應摘出來扔掉。
勿與啤酒共食用
?
眾所周知,姜醋是吃大閘蟹的好伴侶。姜屬于熱性,有辛辣味,可以祛寒溫胃,姜中的姜汁還有殺菌、去腥和解毒的作用。
?
其實,溫酒和大閘蟹也是比較好的搭配。古語中有“把酒持螯”的說法,就是指大閘蟹和酒一起食用。很多人在吃大閘蟹的時候,都喜歡溫一點酒喝,由于酒有熱性,這樣就可以中和大閘蟹的寒性。但是,并非所有酒都適合配大閘蟹,這對酒的品種有要求。
?
一般認為,黃酒比較適合配大閘蟹,因為大閘蟹性寒,吃多易傷脾胃,而黃酒較溫和,具有活血暖胃功效,可抵消大閘蟹的寒性。此外,葡萄酒也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吃大閘蟹勿配啤酒。大閘蟹和啤酒都屬于高嘌呤的食物,同食會使人尿酸升高,易患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等疾病,也無法解大閘蟹的寒性。
?
需要注意的是,大閘蟹不宜與柿子、柚子、橘子等許多寒性、酸性的水果同食。以柿子為例,雖然少量兩者同食未必會引起身體不適,但柿子和蟹同為寒性,且柿子中的鞣酸和蟹肉中的蛋白相遇會凝固為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如果同時大量食用這兩類食物,就可能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現象。
?
此外,大閘蟹也不宜與冰水、冰激凌、冰可樂等寒涼之物同食。
?
“腥香味”顯“蟹味”
?
一般認為,國慶到元旦的這段日子*適合吃大閘蟹。大閘蟹品鑒講究肥、鮮、腥、香、甜五個字。
?
肥,是指肥滿度,厚蓋凸背,打開蟹殼里面膏肓蟹肉滿滿當當的就是好蟹,分量重,但不一定追求個頭大。大閘蟹的香味自不用說,蟹味的“鮮”主要來自于游離氨基酸,“甜”則是甘氨酸和丙氨酸。
?
至于“腥”,可能有人要問:腥不是缺點么?陸錦天介紹,這里的腥指腥香味。天然的水產,肯定會帶些腥味,大閘蟹有腥香味才有“蟹味”。當然,如果大閘蟹出現腥臭味,那可能就是蟹體內有不正常的微生物細菌了。
?
一方水土養一方蟹。大閘蟹的優劣很依賴其養殖環境,污染物是否超標主要跟蟹類的生長環境有關。因此,關注產地的水質和土壤,建議從正規途徑購買大閘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