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以后,我市昌邑、安丘等產地的 生姜進入收獲季,姜農們紛紛早起到地里刨生姜。10月14日,記者采訪了解到,不管是黃姜還是剛收獲的新姜, 價格都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這讓姜農們高興不已。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供求短暫變化,刺激了生姜價格。不過,今年生姜總種植面積微漲,“姜你軍”很難再出現。
?
新姜產量甚喜人
?
14日上午,記者來到昌邑市圍子街道看到,農田里大片的生姜已成熟,不少種植戶趕來收獲。由于生姜長勢比較密集,收獲基本靠人工,一般兩人一組,一個人先用鐵叉將生姜刨出來,另一個人摳去生姜表面的泥土并剪掉上面的莖稈。今年的生姜產量略高于去年,看著豐收的生姜,種植戶們臉上難掩喜悅。
?
“國慶假期后,我們這里的生姜就熟了,現在大家都開始收獲了。”圍子街道民豐村的生姜種植戶李桂香說,雖然今年夏季雨水較多,但他們提前做好了準備,讓生姜避免了水澇。同時,種植戶們管理都比較上心,大姜長得不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每畝的產量在1.2萬斤以上。”
?
該村另一名種植戶黃曉紅說,目前新姜價格不錯,產量也可以,大家干得比較有勁,每天天一亮,就趕來收獲生姜。“今年雨水好,基本上沒有灌溉,省下了不少種植成本。”黃曉紅說。
?
價高且好賣,交易量比往常增加20%
?
隨著新姜陸續上市,姜農們紛紛拋售姜窖里的黃姜,給即將收獲的生姜騰地方。10月14日上午,昌邑市宏大生姜市場內一片忙碌景象,姜農們開著三輪車將一車車黃姜運往這里,按照當天的市場收購價,直接銷售給商販或經紀人。黃姜經過沖洗,去掉表面的泥土,分類后就可以銷往各地市場。
?
記者采訪獲悉,國慶假期后,收購商們收購的生姜明顯增多。這些生姜一部分經過包裝后,銷往北京、天津等地,還有一部分通過大型貨車銷往南方地區。“收購生姜時,我們也遵循‘買漲不買跌’的規律。”常年在昌邑市宏大生姜市場收購生姜的李志民說,生姜價格越高,意味著流通環節中的利潤越大,所以中間商的積*性比較高。
?
“這幾年,生姜價格漲漲跌跌的幅度比較大。前兩年的價格比較低,然而今年8月份以來,姜價出現了上漲。”李志民告訴記者,不僅生姜價格高了,而且更加好賣,“每次收購一批生姜,三四天時間就能賣完。”
?
昌邑市宏大生姜市場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前期姜價比較低,姜農存在惜售心理,相比往年,今年后期出售量比較多,姜農們也終于等來了好價格。目前,市場上每天生姜的交易量在500噸左右,比往常增加了20%。
?
姜市短暫青黃不接,刺激了生姜價格
?
姜農們十分高興的是,目前的姜價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我今天拉來了兩萬斤黃姜,不到兩個小時就賣完了,4元一斤,比去年同期多賣2元。”姜農于江波說。
?
“去年生姜上市時,每斤只賣1元多,現在能賣到2元,黃姜價格也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來自昌邑市圍子街道的姜農李奎書說,*近幾年,姜價如同過山車,2013年6月生姜收購價每斤突破3元,之后一路上漲,*高時每斤超過10元;可2014年冬天,姜價開始下跌;2015年7月,收購價每斤在4元左右;到了2016年5月,每斤只賣1.5元左右;去年新姜上市時,每斤賣不到1.5元,*低時每斤僅賣1元。
?
根據我市多處生姜市場的交易情況顯示,目前姜農家里的黃姜越來越少,而新姜還處于收獲初期,現在整個姜市仍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生姜行情。“安丘市場的黃姜雖然交易量大,但過不了多久,取而代之的就是新姜。”安丘凌河生姜批發市場上的經紀人黃先生說。
?
李奎書說,大家每年把新姜存到窖井里等待高價,但存放一年,生姜重量會減少兩成,這就是黃姜價格較高的一個原因。
總種植面積微漲
?
今年夏季也有少部分生姜產區出現水澇,產量有所減少,但生姜產區種植面積并沒有減少,因此不少種植戶和生姜經紀人預計,目前生姜價格高于去年,可是想要再出現前幾年七八元一斤的行情,有些困難。“去年10月份前后,生姜出現了一次漲價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家的種植熱情。”安丘市大汶河經濟開發區的生姜種植戶王亮說,今年他家多種了一畝生姜,鄰居們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種植面積。
?
山東卓創資訊農業分析師崔曉娜介紹,生姜作為一種經濟作物,產量高于普通糧食作物,收益也高很多,因此從全國范圍內看,擴大種植面積是趨勢,遼寧、河北等地的生姜種植面積均不斷增加。“隨著新姜的不斷上市,整個市場的供給會有所增加,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