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的 大蒜一頭多少瓣,個頭有多大,這都是有 標準的。金鄉大蒜標準,現在已成為國家標準甚至是國際標準。”金鄉縣華光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當家人”李雙雷告訴筆者,“金鄉優質的出口白皮大蒜一般在10瓣到14瓣之間。”
?
大蒜是我國單項出口的*大 農產品,金鄉大蒜年均出口量更是占全國的一半。近年來,國外頻繁升級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使我國大蒜的出口之路顛簸起伏。然而,出口大蒜有示范區有標準, 檢驗檢疫有幫扶有指導,正在創建的金鄉大宗 食用農產品國檢試驗區也將為大蒜出口“保駕護航”。
?
練就“金鐘罩”
?
經過30年的努力,金鄉大蒜出口進入成熟階段,金鄉成為全國的大蒜貿易集散地和國際大蒜貿易的定價中心。
?
2016年,金鄉大蒜出口達78萬噸,創歷史之*。同時,金鄉冷庫儲藏能力達300萬噸,出口加工備案企業達180余家,金鄉及周邊大蒜種植基地備案達90余萬畝。2016年全國在金鄉大蒜貿易商達628家,其中濟寧本地貿易商達216家。
?
山東濟寧檢驗檢疫局從2012年開始深化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改革,建立了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出口大蒜檢驗檢疫監管機制,按照“抓大帶小、劃片組合、誠信聯保、龍頭帶動”的原則,探索開展出口大蒜加工企業多個加工場所“鏈式”備案管理。
?
經過多年努力,金鄉縣在2012年獲批***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縣政府從源頭管理農業投入品,加強大蒜種植管理,保證在金鄉范圍內銷售使用的農藥符合國際要求。今年,濟寧市政府更是在全市范圍內全面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的銷售和使用。據統計,2012年至今,金鄉大蒜實現大蒜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污染物國外“零通報”。
?
2012-2016年,濟寧局對大蒜監控檢測24702項次,包括辛硫磷、乙草胺、嘧霉胺、毒死蜱等51種農藥,且檢出率為零,大蒜農藥殘留監控情況實現可控。針對大蒜有害生物國外通報及國際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等問題,2013年濟寧局開始建立大蒜有害生物風險監控監測體系,以保障轄區生產種植環境安全可靠。
?
鑄成“鐵布衫”
?
2016年2月,印度尼西亞實施新的《植物源性 食品安全法規》,令輸印度尼西亞大蒜貿易企業焦頭爛額。
?
印度尼西亞作為我國大蒜的*大輸入國,年進口我國大蒜達40多萬噸,占我國出口大蒜的1/4。2016年新法規的修改涉及面廣,要求嚴格,以農藥殘留、污染物及食品安全體系為主,不同于以往的以攜帶有害生物為主,如不及時采取措施,輸印度尼西亞大蒜恐將遭遇“滑鐵盧”。
?
對此,濟寧局工作人員立即著手準備,研究印度尼西亞新法規對我國大蒜出口帶來的影響,研究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經過認真仔細的研究,濟寧局工作人員對印度尼西亞新法規提出了合理建議。2月17日,印度尼西亞方面面對詳實的研究報告,終于同意減少農藥殘留檢測數量。
?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濟寧局局長鞠波說。
?
修煉“易筋經”
?
近年來,印度尼西亞、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哥斯達黎加等國家不斷加嚴進口大蒜檢疫要求,且變化快、針對性強。
?
為更好地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質檢總局標法中心、山東檢驗檢疫局和濟寧市人民政府6月17日批準設立濟寧國檢貿易服務便利化服務中心,全國**服務縣域經濟的國檢貿易便利化服務平臺正式成立運行,同時加掛質檢總局標法中心濟寧大蒜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基地、濟寧市自貿協定實施研究中心。
?
目前,該中心已正式開展有關研究,辦理檢驗檢疫出口放行、檢驗檢疫證書和原產地證書簽發等業務,檢驗檢疫貿易便利化服務的橋梁作用正在顯現。
?
為進一步落實“放管服”要求,釋放改革紅利,檢驗檢疫部門還將在金鄉設立檢驗檢疫試驗區,支持金鄉完善基地種植、規模加工、貿易物流、檢疫處理、物流配送等農產品食品合理的功能分區配置,全方位支持金鄉大蒜及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