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農業節水灌溉不斷提速。5年來,全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超過3億畝。告別傳統大水漫灌,由“澆地”轉向“澆作物”,農業生產方式因水而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42,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
?
? ?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突破糧食生產的水資源瓶頸,根本出路在節水。各地因地制宜抓節水。東北地區推進節水增糧,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西北地區合理控制灌溉規模,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華北壓采地下水,發展低壓管灌、噴灌和水肥一體化;南方地區以渠道防滲為主,經濟作物種植區因地制宜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化肥、農藥利用效率。疏通田間“毛細血管”,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達到2450個縣,基本覆蓋主要農牧業縣,并向易旱山丘區、集中連片貧困區傾斜。全面實施灌區田間終端設施配套、“五小水利”工程、山丘區集雨節灌、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建設,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并舉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打通農田灌溉“*后一公里”。
?
? ? 機制創新促節水。小農水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在全國100個縣啟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試點探索明晰農業水權,建立精準補貼機制。各地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農業水價、水權和水市場,強化用水效率的約束和監督考核,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種什么作物用多少水,超過定額用水加價。
?
? ? 用水少了,效益高了。通過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畝均增產糧食10%—40%,大幅度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算節本賬,與傳統灌溉相比,高效節水灌溉畝均可減少用工3—5個工日,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5%—20%。與此同時,通過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信息化管理,配套農機、農藝等措施,顯著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促進技術集成和農業轉型升級,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 ? 節水優先,生態好了。農業“用水大戶”變身“節水大戶”。據測算,在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8以上,與傳統地面灌溉相比可節水20%—50%。2017年項目實施后,可新增年節水能力17億立方米,相當于省出121個西湖的蓄水量。《2016年水資源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活用水量同比增加28.1億立方米,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同比增加19.9億立方米,農業節水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作出積*貢獻。
?
? ? 據悉,到2020年基本完成434處大型灌區和2157處重點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屆時,全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將提高至3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以上。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