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消費者在購買水產品及其制品時,往往會通過產品的外觀和顏色來判斷是否新鮮。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往往瞄準這一點,通過添加日落黃等著色劑,讓水產品及其制品穿上“新鮮外衣”,吸引消費者購買。近期,福建、山東等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發現,多種水產品及其制品檢出日落黃、檸檬黃及胭脂紅等著色劑,嚴重威脅著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抽檢
違規添加著色劑問題突出
?
7月4日,福建省食藥監局公布2017年第14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2批次水產品制品上黑榜:標示為福州安喬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10月5日生產的老院子龍頭魚,日落黃項目不合格;標示為中國水產舟山海洋漁業公司2016年11月25日生產的香酥紅娘魚,日落黃、檸檬黃項目不合格。
?
同期,山東省食藥監局公布2017年第14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多批次海米因著色劑項目不合格上黑榜:嶗山區玉剛飯店使用的購自撫順路批發市場的海米,檸檬黃、日落黃、胭脂紅項目不合格;鄄城縣陽光盛世大酒店使用的海米,胭脂紅及其鋁色淀、日落黃項目不合格;巨野縣光麟大大酒店使用的海米,胭脂紅及其鋁色淀、日落黃項目不合格;鄆城縣南熙時尚餐廳使用的海米,胭脂紅及其鋁色淀、日落黃項目不合格;濟南市天橋區美林苑幼兒園使用的由雷燕果蔬配送中心配送的海米,胭脂紅及其鋁色淀項目不合格。
?
此前,2016年8月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的《關于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顯示,碧海漁歌食品旗艦店在天貓(網站銷售的標稱威海慧德食品有限公司分裝的香辣鰻絲(分裝,被檢出胭脂紅和日落黃項目不合格。
?
據介紹,目前市場上在食品中使用的著色劑有60多種,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日落黃、檸檬黃及胭脂紅等著色劑屬于人工色素。
?
福建省食藥監局稽查處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水產品及其制品中不允許添加日落黃、檸檬黃及胭脂紅等著色劑。“商家主要想通過著色劑改善水產品的色澤,提高其商品價值,同時也可以掩飾質量不良的水產品如臨近變質的水產品的外觀,欺騙消費者。”
?
福州市疾控中心化驗科鄭科長表示,人如果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檸檬黃、日落黃等人工色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引起過敏、腹瀉等癥狀;如果攝入量過大,超過肝臟負荷時,還會在體內蓄積,對腎臟、肝臟產生一定傷害。
?
調查
多數人買魚主要看“顏值”
?
7月21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前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一家農貿市場進行暗訪時發現,一個攤主將冰鮮黃花魚存放在冰塊中,顏色特別黃,幾乎整條魚都是黃的;而普通黃花魚僅魚肚處較黃,魚身部分偏銀白色。“只能用眼睛看!”當記者試著用手觸碰冰鮮黃花魚時,被該攤主阻止,問其原因,攤主稱“碰了就會壞”。
?
記者隨機選購了一條冰鮮黃花魚,回家后放入盆中用清水中浸泡,約10分鐘后,水已開始泛黃,同時魚身顏色也淡了許多。
?
7月22日,記者在福州肅威路農貿市場一個魚攤再次隨機購買了一條“顏值”不錯的黃花魚。把魚用潔白的衛生紙包裹幾分鐘后,衛生紙上留下淡淡的黃色。
?
記者在上述農貿市場隨機采訪了10多名買魚的消費者,他們大多表示,選購活的水產品主要看外觀,會選購那些看出去顏色好看、無損傷的產品,選購冰鮮水產品也主要通過魚眼、魚鰓和魚身的顏色來判斷是否新鮮。記者稱有些水產品可能被商家用著色劑“加工”過,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沒聽說過。
?
消費者沙先生表示,他平常多在大超市里買冰鮮水產品,感覺更放心一些。
?
提醒
辨認“著色魚”有技巧
?
福州水產批發市場一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消費者在購買水產品及其制品時,通常無法通過肉眼辨別其是否“染色”。以黃花魚為例,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分辨:
?
**看價錢。一般海水養殖黃花魚售價一般都在80元/公斤以上,千萬不要因為貪圖便宜而買到假的黃花魚。
?
其次是看新鮮度。新鮮的黃花魚眼球飽滿,角膜透明清亮,鰓蓋緊密,鰓色鮮紅,黏液透明無異味;肉質堅實有彈性,頭尾不彎曲,手指壓后凹陷能立即回復;鱗片完整有光澤,黏附魚體緊密,不易脫。
?
福建省消保委有關負責人向《中國消費者報》表示,普通消費者如果對購買的水產品是否添加著色劑有疑慮,以黃花魚為例,有兩個簡單的測試辦法:一是拿干凈的紙巾用力擦拭魚身,如紙巾變色,說明魚可能著過色;二是將魚放入溫水里,如水變色,說明魚也可能著過色。
?
“著色劑改變的是水產品及其制品的外觀,為的是用顏色來掩蓋食品本身的品質。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對顏色的追求要理性適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顏色的鮮艷,否則就容易上不法商家的當。”該人士提醒道。
●延伸閱讀
國家食藥監總局
水產品違規使用禁藥較突出
?
國家食藥監總局于今年2月發布的《關于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專項檢查結果的通告》指出,專項檢查發現,鮮活水產品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的問題比較突出,違規使用禁用藥物涉及多種鮮活水產品。
?
《通告》指出,今年初,國家食藥監總局在部分城市組織開展了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專項檢查和抽樣檢驗,在批發市場、集貿市場、超市以及餐館等468家水產品經營單位,隨機抽取了近年來抽檢監測發現問題較多的大菱鲆(多寶魚、烏鱧(黑魚、鱖魚等鮮活水產品808批次,檢驗項目為孔雀石綠、硝基呋喃類代謝物、氯霉素。檢驗結果合格739批次,合格率91.5%;檢出不合格樣品69批次,其中孔雀石綠不合格46批次,硝基呋喃代謝物不合格21批次,氯霉素不合格3批次。
?
《通告》稱,此次專項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鮮活水產品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的問題比較突出;二是違規使用禁用藥物涉及多種鮮活水產品,不合格樣品不僅包括正在集中整治的大菱鲆(多寶魚、烏鱧(黑魚、鱖魚,還涉及草魚、鱸魚、鯽魚、明蝦、基圍蝦等其他鮮活水產品。
?
針對專項檢查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國家食藥監總局已責成相關省、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經營不合格水產品的經營單位進行立案調查、依法處理,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時移交公安機關調查,追究刑事責任。
?
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做好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專項檢查和監督抽檢,嚴厲打擊水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