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在線叫外賣成為現如今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數據顯示,2016年4月,餓了么、美團和百度外賣第三方平臺上共有網絡訂餐店1.6萬家,而如今已達3.65萬家,網絡訂餐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然而,隨著網絡訂餐店數量的快速增長, 食品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再加上早期缺乏準入標準,有的訂餐平臺不看商戶資質,導致食品提供主體存在多小散亂,衛生難以保障,食品安全隱患加大等難題。
?
今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 監管總局發布《網絡 餐飲 服務 監督 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再次對網絡食品交易平臺法律責任進行細化。隨后,全國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相應完善網絡餐飲服務管理實施辦法,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選擇在發展中探索、監管中完善的路徑,在“以網管網”、社會共治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借助科技實現“以網管網”
?
如何確保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圍繞這一任務,今年2月,廣州市局**啟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聯絡工作機制,聯手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開展網絡訂餐專項治理。
?
為了發揮資源優勢,該局與餓了么合作,共建食品安全大數據信息共享網、入網經營企業信用公示網和入網企業社會監督網,以此為依托,從不同層面把網絡訂餐監管模式串聯起來,邁出了廣東食藥監管部門與第三方訂餐平臺政企合作“以網管網”示范性一步。雙方共建的入網經營企業信用公示網,基本完成了廣州市入網餐飲企業食品經營許可證公示和黑名單公示,將公示抽檢不及格、受處罰的網店納入黑名單,每月定期更新,為消費者提供權威信息。5月,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又與餓了么簽訂政企合作協議,探索“互聯網+”網絡訂餐大數據風險監管模式。
?
餓了么日前公布的*新自查數據顯示,平臺主動核查與接到投訴的違規商家比例高達36:1,自查自糾比例達97%;在申請開店環節,餓了么攔截了占總申請數近30%的違規餐廳,守住了食品安全的**關。通過實踐,餓了么第三方平臺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顯示出來,“以網管網”為網絡訂餐社會共治注入新的活力。
?
“以網管網”的優勢是什么?“在于科技支撐。”餓了么平臺副總裁、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舉例說,餓了么通過明廚亮灶網絡直播技術和開發創新的“食安APP”,為網絡訂餐監管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記者發現,打開餓了么訂餐軟件,在廣州已安裝了后廚攝像頭的平臺商戶“OLD記茶餐廳天河北店”,點開商戶資質,下拉至視頻播放窗口,訂餐店鋪后廚的影像實時展現在眼前,食品制作的關鍵環節一覽無余,凈洗、切配、烹飪都通過網絡直播。消費者打開手機就能全程觀看餐廳廚房烹飪過程,選擇干凈整潔的餐飲門店訂餐。這也是廣州市局與餓了么平臺合作的重要內容,將網絡餐飲制作過程“亮”出來,打造手機里的“透明廚房”,讓網絡訂餐化虛擬為現實。
?
據悉,廣州、深圳等城市7月初將批量推廣明廚亮灶手機上線,打造“透明廚房”聚集區。王三虎表示,考慮將手機端上線作為一種固定的形式納入明廚亮灶的常規形態之中,符合餐飲業態發展實際。
通力合作打造“監管利器”
?
“食安APP”是今年5月廣州市推出的全新“監管利器”。通過“食安APP”,廣州市區兩級食藥監管人員可以隨時監控平臺涉嫌食安違規的餐廳數據,提升監管的精準度和時效性。“‘食安APP’能夠較全面反饋廣州各區的食安風險總體情況,通過它,對平臺受理的食安投訴和自查自糾數據了如指掌。”廣州市局負責人說。
?
“食安APP”的推出有效實現了網絡訂餐平臺線上監管信息向線下回流,還可以將平臺上海量的商家資源調動起來,通過大數據監管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協助監管部門快速準確定位食安問題,成為線下監管的廣域預警雷達。
?
王三虎表示:“餓了么平臺明確提出以食品安全為核心競爭力,打造用戶滿意的食品安全網絡訂餐平臺,努力通過產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等手段,不斷發掘企業增長的動力,帶動整個行業在產品、制度、標準、理念等各個層面實現升級。”
?
在廣州,網絡訂餐食品安全除了科技手段做支撐,還有食安保險提供第三方保障。廣州作為餓了么公司全國**批開辟食安賠付快速通道的城市之一,一旦用戶吃到“問題外賣”可一鍵申請理賠,理賠信息將被直接反饋至保險公司。視理賠原因,用戶*快1小時內即可獲得理賠。通過開辟食品安全理賠快速通道,廣州消費者獲得了更有效的用餐維權保障。
?
作為快速發展中的新業態,網絡訂餐也一直在逐步規范中得到發展,在迅速發展中更加規范。對于廣州網絡訂餐監管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廣州市食安辦專職副主任、廣州市局巡視員龐慶寧說:“我們的理念是既保證食品安全,又服務企業和產業發展,廣州市局與餓了么平臺積*探索推進互聯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共同把食品安全‘亮’出來,是實現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有益探索。” 王三虎也表示:“如何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做好食品安全管理,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