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段時間市場上出現的“腳臭鹽”,近日關于 食鹽 添加劑堪比 砒霜的謠言又引起全民關注,如何看待 鹽業改革后相繼出現的這些問題和聲音?華商報記者就此對 中國鹽業總公司鹽品營銷中心副主任崔靜進行了專訪。
謠言直指國產食鹽打擊面廣 造謠者別有用心
?
華商報記者:您從事這一行業多少年,以前有過這種謠言嗎?
?
崔靜:我是2000年開始從事這一行業的,印象中六七年前,大約2010年前后就出現過這樣的傳言。當時是在網上看到了類似報道,衛生部門將這一報道發給我們公司,讓我們進行核實,我們專門進行了核實和澄清。此后幾年,再沒出現這類傳言。
?
華商報記者:這次謠言又出來了,您的**反應是什么?
?
崔靜:這次說的更加嚴重了,有鼻子有眼的,但我倒不是很意外,因為鹽業改革以后,大家對鹽很關注。我知道此事是通過內部同事,他們發現后將這一消息發給我,我剛開始還搜集了反駁的證據和資料發給同事,讓大家轉發傳播,不希望老百姓被謠言蒙蔽。后來,媒體做了專門、系統的報道,有力的回擊了這一謠言,我們覺得這樣的報道很好,能真正讓老百姓放心。
?
華商報記者:這一謠言對你們公司和整個食鹽行業有什么影響?
?
崔靜:其實對我們公司影響不大,但對行業有較大的影響,因為這一謠言主要針對國產食鹽,打擊面很廣,矛頭直指國內的食鹽行業,而且質疑的是明確的國家標準,對此我們懷疑造謠者是別有用心的。
添加劑的使用主要考慮制作工藝
出口鹽和國內鹽產自同**水線
?
華商報記者:近幾年大家很關注食品添加劑,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從食鹽的歷史和您所掌握的情況,食鹽添加劑的規定一直是這樣的嗎,如果不添加這種添加劑對食鹽會有什么影響?
?
崔靜:據我所知,一直是這樣的 。添加亞鐵氰化鉀這種添加劑和食鹽的品種有關,有的大顆粒的鹽(如海鹽流動性好不需要添加,但有的食鹽很細容易結塊,為了增加產品流動性所以進行一定劑量抗結劑的添加。如果不添加的話,食鹽將呈現結塊狀態,不利于使用。而且這種添加劑是國際上的一種常用的添加劑,我國的標準是一公斤食鹽中添加劑量不超過10mg,實際操作中遠遠低于這個量。
?
華商報記者:有專家稱亞鐵氰化鉀是食鹽抗結劑里價格*便宜、效果*好的一種,這是鹽企普遍使用這種抗結劑的原因嗎?
?
崔靜:在食鹽的食品添加劑目錄中,共有五種抗結劑物質可以添加到食鹽中,分別是亞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鈉、檸檬酸鐵銨、二氧化硅、硅酸鈣。其中亞鐵氰化鉀和亞鐵氰化鈉屬于同類,相對來說價格較低,*適合中國食鹽企業的生產工藝。檸檬酸鐵銨成本較高,主要用于綠色食鹽。二氧化硅和硅酸鈣呈固體狀態,不像其他幾種物質可以水溶后噴灑,無法溶解不太容易添加,不適合國內的生產工藝。國外有的國家會用二氧化硅,如美國莫頓食鹽,采取的是物理攪拌添加方式。
?
華商報記者:是否存在**鹽,出口鹽和國內市場上的鹽有什么區別嗎?
?
崔靜:**鹽的概念根本不存在。在國家一些大型活動上,比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峰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使用的鹽都是市面上隨處可見的含有亞鐵氰化鉀的普通食鹽。
?
針對出口鹽,我們有專門的企業“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該公司生產的食鹽大約有95%供應國外市場,5%供應上海市場,出口量在2016年達十幾萬噸,占全國食鹽總出口量的57%,對應的國家有20多個,其中有26個國家的出口鹽都添加有亞鐵氰化鉀。我們的食鹽實行流水化生產,所有的鹽都產自這一條生產線上,出口鹽和國內市場上的鹽產自同一原料鹽、同**水線。**的區別是有一些個性化定制,會按照用戶要求進行再加工,如有的伊斯蘭國家會要求我們生產清真食鹽,這就需要相關的資質認證。
進口鹽貴可能只是一種賣點 我國三大類鹽化學指標區別不大
?
華商報記者:市場上的一些進口鹽價格很高,有的高達國產鹽的十倍左右,這么大的價格差原因在哪里,他們的品質有什么區別?
?
崔靜:從理化指標來看,國產鹽和進口鹽是差不多的,但是物以稀為貴,進口鹽因為中加環節多成本高,而且進口鹽大都是小批量的,一般來說包裝越小價格越高。對于兩種鹽的品質差異很難評判,我覺得這可能只是一種賣點。
?
華商報記者:面對市面上品種繁多的鹽,普通消費者該如何選購?
?
崔靜:國內的食鹽主要有三大類,包括海鹽、湖鹽、井礦鹽。海鹽是通過海水晾曬制成的;湖鹽則是從鹽湖中采集出來的,多產于山西、新疆等地;井礦鹽則是地下多年堆積形成的鹽塊,采集后進行工廠化生產。
?
這三種鹽的化學指標沒有太大的區別,海鹽和湖鹽中的微量元素可能會多一些,井礦鹽純度更高。特殊人群要以身體狀況購買挑選,如甲狀腺患者選無碘鹽,普通消費者選用依照個人喜好即可。
鹽業改革帶來競爭 小問題就會被放大
?
華商報記者:怎么看食鹽市場放開以后出現的種種問題和聲音,包括前段時間的“腳臭鹽”和*近的“亞鐵氯化鉀”?
?
崔靜:我覺得出現這些問題和鹽業改革還是有關系的,鹽業以前是專營,以一個省、縣為主體,矛盾少沒有競爭,市場放開以后有競爭了,可能會出現對手的刻意打擊。而且有的鹽企如果有一點小毛病,就會被顯微鏡和放大鏡放大化。還有的地方政企不分,如果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地盤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
“腳臭鹽”聽起來不好聽,實際上這種食鹽以前就存在,是河南企業生產的,只在本地銷售,在市場剛剛放開的時候,企業管理可能做的不夠到位。按照國家標準,這種食鹽從理化指標沒有問題,只是感官上不太好,后來相關部門找了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這種鹽所含的是幾類有機脂肪酸,屬于食品添加劑中有益的物質,并不是有毒有害的物質。
?
華商報記者:您怎么看我國的鹽業改革?
?
崔靜:作為企業我們可能不太好評判,但是鹽業專營這么多年有優點也有缺點。做的好的地方就是普及加碘食鹽、保證了食鹽供應,責任主體明確,總體沒有出現什么問題。但專營畢竟有壟斷的成分,行業活力不足,行業要發展就要改革,改革也是為了促進行業活力從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