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劉長全
?
*新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6年,我國 乳品凈 進口從230萬噸增長到1227萬噸,進口乳品(折 生鮮奶已占到國內乳品總消費需求的約四分之一。同時,近年來國外乳品企業加快進入我國 奶業,進入領域從乳品銷售向乳品加工和 奶牛 養殖等各環節擴展,給我國奶業發展帶來了挑戰。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劉長全。
?
記者:當前國外 乳企進入我國奶業的情況如何?
?
劉長全:國外乳企全面進入我國奶業已成趨勢。國際乳業巨頭雀巢、達能、恒天然較早進入中國市場并投資建廠,菲仕蘭、美國奶農、拉克塔利斯等近年也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國奶業投資。其中,以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在華投資*為突出,其進入中國奶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以產品輸入為主的階段;2005年后,先后投資興建三個牧場群,是以發展養殖為主的資本進入階段;2014年至今是以發展加工、構建全產業鏈為主的資本進入階段。
?
記者:外資乳品企業的進入對我國奶業有哪些影響?
?
劉成全:傳統奶農的弱勢地位將進一步凸顯。近中期,國內原料奶產量預計達到4500萬噸至5000萬噸,外資進入養殖環節對國內原料奶供給能力不會產生顯著影響,占比也不會太高。恒天然按其規劃完成6個牧場群建設后,在國內原料奶總供給中約占2%左右,但縱向一體化能夠助其在不穩定的市場中穩步發展。反觀國內大多數養殖戶,在我國原料奶收購中,加工企業在收購價格和收購量等方面都掌握話語權,養殖戶通常被控制在微利的經營狀態。
?
當然,外資進入對原料奶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以恒天然來說,一直以來都深度影響中國原料奶價格,并且隨著其直接進入國內原料奶生產環節對原料奶市場的影響也將從間接變為直接,影響的手段也更加多元化。一些外資進入奶牛養殖環節后大力發展規模化牧場,其在促進就業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微薄,甚至徹底沖擊了傳統養殖業的增收、減貧和保障功能,環境影響還特別突出。
?
同時,將在乳品終端市場全面挑戰國內企業。外資乳企在我國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一是可以發展低溫巴氏奶及進入特色乳品等細分市場。雖然國內養殖成本較高,但是較高的終端市場價格為外資企業的全產業鏈發展提供了可能,他們看重的正是我國高附加值的液態奶市場和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二是更好地掌握國內乳品消費市場及消費者偏好等信息,從而更好地將全球資源與我國奶業市場對接。
?
記者:我國奶業應如何更好應對外資進入?
?
劉成全:總體看,需要加快構建有利于養殖環節健康發展的奶業產業組織體系,通過乳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恢復消費者信心并降低不合理終端乳品價格,完善奶業市場管理機制、加強資源與環境監管。
?
要以促進奶農發展為導向完善奶業產業組織體系。重點是加強奶農組織建設,一方面減少無序競爭、過度競爭對市場波動的放大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奶農整體的議價能力,改善產業鏈上下游利益分配關系,讓奶農更多分享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增值收益。加強奶農組織建設,要強化奶業協會是代表奶農這一屬性定位,加強奶農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設,進一步探索以奶農組織為中介的集體談判機制,切實保障奶農利益。
?
要培育消費者信心,降低不合理終端乳品價格。終端乳品價格過高是中國乳品消費不振、乳品進口大幅增長等問題的關鍵原因,也是外資全面進入中國的驅動力量。一些乳品企業利用消費者信心不足將同質化的乳品冠以高端、低端,既放大了消費者“非優則次”的疑慮,也抬高了乳品消費價格,將消費者引向非理性消費模式。為此,一方面要規范乳品市場競爭行為及廣告宣傳,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全產業鏈的乳品質量管理體系,加快建立第三方檢測制度。
?
要完善奶業市場管理機制。加快建立更加市場化、統一納入內外資生產主體的奶業管理體制。**要加強市場穩定機制建設,提升奶農組織在調節和穩定市場供求方面的協調功能,建立乳品相關儲備制度,提高對乳品市場波動的調節能力。其次要加強貿易與自給率監測。當前,可將奶源自給率作為警示指標與價格的快速變動相結合,確定儲備調節機制啟動的觸發器。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