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南瓜餅, 生產日期5月11日,生產 小作坊張明方, 保質期5月13日,生產地址臺州市路橋區路橋街道……原 輔料信息:…… ” 5月11日上午,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中心菜場內,記者在一家 熟食店前,用手機掃描攤位上標注為“南瓜餅”的二維碼 標簽,手機上立刻顯示了上述內容。記者看到,除了南瓜餅外,這家熟食店還張貼著其他熟食的進貨二維碼。一位大媽看到記者來回掃碼,主動對記者解釋說:“買東西前掃一下這些二維碼,就知道攤主是從哪家小作坊進的貨。買東西會更放心。”
?
這家位于路橋區中心菜場的熟食店即是臺州市實施小作坊 食品安全追溯平臺(簡稱追溯平臺的一個縮影。
?
追責走網絡
?
在路橋區中心菜場的一排熟食攤位上,攤位窗口處均掛有“小作坊食品信息溯源公示”牌,攤位中的全部產品在公示牌中都貼有與產品對應的二維碼標簽。牌子的下方還印有消費者維權熱線及指導顧客如何使用二維碼的提示語。一位售賣肉制品的攤主在對記者推介商品時反復強調:“我們店里現在都有溯源系統,商品來源肯定是沒問題的,這個二維碼里連生產小作坊的聯系方式都有。”
?
小作坊屬食品“三小”(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之一,由于其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以及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原因,如何確保其食品安全,常讓監管部門頭疼不已。
?
“對于小作坊,我們沒法按食品生產企業那樣實施模式化、標準化管理,必須想辦法、動腦筋。”臺州市食品藥品管理局食品生產處副主任科員孔祥暉說。據介紹,商家從小作坊進貨時,商品都是以散裝形式進來的,由于送貨渠道眾多,一些商家自己都搞不清楚這批貨是從哪家小作坊購入的。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很難找到該負責的人。怎么辦?2016年年中,在推行智慧監管過程中,臺州市食藥監管部門嘗試對小作坊進行追溯管理。
?
據介紹,臺州市小作坊追溯平臺分兩個端口,一為**小作坊業主使用的手機端App。被納入到管理當中的小作坊業主可在App中編輯產品信息,如原輔料信息、產品信息及銷售信息三個部分。其中原輔料信息記載加工產品的所用原料、原料來源和原料生產日期;產品信息記載產品生產日期、保質期、商家聯系方式及生產小作坊具體地址等;銷售信息則主要記載小作坊將產品于什么時間賣給了誰、賣出多少等。相關信息輸入后,相連的打印機會自動生成不同的二維碼。
?
另一個端口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能所用的PC端。小作坊業主在其App中錄入的所有數據均同時上傳至臺州市局的智慧監管系統中,由PC端進行監控。監管部門可結合系統中已錄入的該批小作坊的基礎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監管,例如依據不同季節產品消費的情況來確定監管重點及頻次等,甚至能夠根據同一家小作坊前后產量的不同,預判小作坊食品安全風險,并到現場進行核實和檢查。更直接的好處是,借助小作坊追溯管理,監管部門可以隨時調取實時更新的進出貨記錄,一旦產品出現安全風險,馬上就能鎖定售貨人。
?
據悉,臺州市小作坊追溯系統目前在路橋區和玉環兩個城區進行試點。在路橋區,小作坊追溯系統的覆蓋率已經達到51%。
施行見成效
?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推行之初,小作坊業主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一些業主覺得每天上傳信息費時費力;還有的文化程度較低,不能很好掌握如何利用智能手機上傳信息。“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業主是不敢進入追溯體系的。因為一旦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弄虛作假,我們根據追溯體系倒查,都能查出來。” 孔祥暉說。
?
路橋區局食品生產科科長任志勇告訴記者, 該局前后對業主開展了4次培訓,確保全部試點單位都學會。
?
為了提高小作坊業主的積*性,路橋區局還出臺了《路橋區“食品生產小作坊”項目建設獎勵補助辦法》,首批獎勵補助6.92萬元已全部公示,并發放完畢。而搭建平臺的支出均由臺州市局承擔。
?
“我們也探討過小作坊成本問題。實際上,打印二維碼所用的標簽紙一張大概只1分錢,加上所需的油墨等,整體成本不超過3分錢,對業主的影響是相當低的。” 孔祥暉如是說。瑞華年糕加工場的業主吳瑞華也表示,由于成本較低,小作坊不會因為上了該系統而上調產品價格。
?
應該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小作坊追溯體系的好處已經得到各方認可。在路橋區中心菜場,有14家攤位的熟食來自食品生產小作坊,每家攤位均在櫥窗明顯處掛有“小作坊食品信息溯源公示”牌,嚴格按照要求隨批次及時更換二維碼標簽。一位攤主這樣告訴記者,“有了二維碼后進貨更放心了。消費者要是吃出問題,他們找到我們,我們也知道該找誰來負責。”
?
吳瑞華也告訴記者,上了追溯體系后,業主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食品到底銷到了哪里。“一旦有人說吃我們家東西出現了問題,我也能通過銷售記錄來看到底是不是我們的。”還有就是進入該系統的小作坊必須真材實料,而這一點則對打擊不規范競爭產生了積*作用。
?
任志勇告訴記者,在路橋區,**批推廣已初見成效。今年5月份,第二批推廣計劃也開始實施。“我們的目標是今年年底在路橋區實現85%的小作坊電子追溯率。”
?
孔祥暉表示,臺州市局研發的電子溯源系統對消費者而言,是保障商品質量的屏障,也是解決糾紛的依據;對小作坊業主及經營商家而言,可以代替傳統票據、臺賬的記錄方式,簡化進出貨手續;對監管部門而言,大大解決了人手不足問題,優化監管流程,精準監管應用。繼路橋、玉環兩個地區試點小作坊追溯系統之后,臺州市局將逐步推廣至全市各區、縣,爭取于2017年年底在全市實現50%的電子追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