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早上,在長沙開福區尚一物流園工作的楊師傅,發現在園區路邊曬著的一攤米粒中,夾雜著疑似 塑料團的東西。楊師傅懷疑,這就是他在網上看到過的“塑料 大米”,他隨后向媒體爆料。經過走訪 調查、現場 實驗,以及食藥部門的鑒定,證實路邊的大米的確為真米。
?
5月17日上午,市民楊先生爆料,說自己在工作的物流園發現了塑料米。楊先生還發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地上散落著一地的白米,拍攝者伸出一只手撿起一粒,將米粒放在手中揉捏,隨后又用兩個手指輕輕一壓,揉捏后的米粒發出了清脆的聲響。從視頻圖像來看,這粒米的材質有點像塑料材質。
?
隨后,記者趕到了楊先生所在的物流園。進入園區不到50米,記者看到左側墻角散落著一些米,走近一看有一部分已經發黃,還有一部分是白色。記者用手撥弄白色的米堆,并未發現視頻中白色塑料團。
?
此時一名自稱姓胡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他說自己是園區的保安,這些米是上周五煮熟后剩下的,準備在空地曬一曬,曬干后用來喂雞。因為冰凍過,米是脆的,所以看起來像塑料。
?
胡先生認為,楊師傅認為自己曬的米是塑料米,可能因為冰凍的米曬干后變硬,也可能是物流園中的塑料泡沫飄落到了米堆上,才產生了這樣的誤會。
?
對于胡先生的說法,楊師傅不相信。為了驗證大米的真偽,記者現場進行一個小實驗。記者從地上擺放的米堆中,隨意抓起一把,用打火機去燒其中一角,沒過多久,被燒的部分就變成黑色,在燒的過程中聞起來也沒有塑膠燒焦的氣味。
?
5月17日中午,記者帶著從現場取樣的三包米,來到了長沙市開福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洪山監管所。該所所長章學輝現場對記者取樣的米粒進行檢驗后,判斷這三包大米都是真米。章學輝說,米泡發了以后,捏碎會帶有黏性。如果是塑料顆粒,是捏不碎的,同時塑料也沒有黏性,這是基本常識的判斷。用火去燒也是驗證的方式之一,米是碳水化合物,被燒干后會變成碳,顏色自然會變黑,如果是塑料會產生很嗆的煙。
?
章學輝提醒,市民朋友如果想辨別買回的米是否是塑料米,一個檢驗的辦法就是用水泡,兩個小時到三個小時,泡發了,再用手去捏,如果有黏性,能捏碎,就肯定是真米,塑料顆粒是捏不碎的。
?
其實,國家食藥監總局5月7日通過官方微信“中國食事藥聞”對“塑料大米”進行過辟謠。此外,不少網民、媒體紛紛指出,這種“塑料大米”不僅容易識破,成本還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沒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大米。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