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準任何一個證書都要經得住歷史和科學的檢驗。未獲批準之前,一粒種子也不能下地。凡是經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 基因產品,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
?
5月4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在北京發布的《2016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轉基因作物商業化21年之后的201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1.851億公頃。
?
在次日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作物學會、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和ISAAA聯合召開的“農作物生物育種產業化高層研討會2017”上,《中國科學報》記者獲悉,轉基因作物將通過新產品和新性狀繼續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
?
21年增加110倍
?
“201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增加到1.851億公頃,增加了110倍,這使生物技術成為近年來應用*為迅速的作物技術。”ISAAA主席Paul Teng表示,1996—2016年的21年間,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面積累計達到了21億公頃。
?
26個國家種植了轉基因作物,其中19個為發展中國家、7個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種植面積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54%,發達國家為46%。其中拉美10國種植了800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亞太8個國家種植了186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歐盟4國繼續種植超過13.6萬公頃的轉基因玉米。
?
報告顯示,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排名前五位的國家中,有3個發展中國家和2個發達國家。這5個國家總的種植面積為1.682億公頃,占全球總種植面積的91%。
?
美國依然是全球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者。2016年美國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達到7290萬公頃,其次為巴西(4910萬公頃、阿根廷(2380萬公頃、加拿大(1160萬公頃和印度(1080萬公頃。
?
此外,美國農業部(USDA的估算表明3種主要轉基因作物的應用率達到或接近*佳應用率:大豆94%、玉米92%、棉花93%,平均采用率為93%。
?
從單個作物來看,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大,為9140萬公頃,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的一半。2016年轉基因大豆的應用率為78%,轉基因棉花的應用率為64%,轉基因玉米的應用率為26%,轉基因油菜的應用率為24%。
?
與此同時,一些國家減少了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例如,阿根廷、烏拉圭和墨西哥因為全球棉花價格走低而減少種植面積,中國因大量棉花儲備而減少了棉花種植面積;巴拉圭、烏拉圭因大豆的低盈利性及與玉米的競爭而減少了大豆的種植,南非、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因環境壓力(干旱/水澇減少了大豆的種植;羅馬尼亞農民因繁雜的報告要求而在2016年停止種植轉基因作物。
?
報告還顯示,2016年復合性狀(抗蟲、耐除草劑和其他性狀的結合轉基因作物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41%,僅次于占比47%的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
?
提供更多選擇
?
報告顯示,轉基因作物擴展到了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四大作物之外,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
這些轉基因作物包括已經上市的甜菜、木瓜、茄子和馬鈴薯,以及2017年將要上市的蘋果。“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主糧作物,而茄子是亞洲消費排名**的蔬菜,防挫傷和褐變的蘋果和馬鈴薯有助于減少食物浪費。”Paul Teng表示。
?
“對中國公眾而言,吃飽的問題已經不大,更重要的是滿足人們對于食品多元化的需求,比如營養、風味。此外還應考慮食品加工業對于農產品種類上的要求。”中科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許智宏在“農作物生物育種產業化高層研討會2017”上表示。
?
品種多樣化開發、質量和成分改良是轉基因作物研發的一個方向。報告顯示,公共研究機構進行的包括水稻、香蕉、馬鈴薯、小麥、鷹嘴豆、木豆、芥菜和甘蔗在內的研究已進入評估晚期,可能為消費者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
例如,正在菲律賓和孟加拉國進行試驗的富含β-胡蘿卜素的黃金大米,澳大利亞的抗枯萎病轉基因香蕉和正在進行田間試驗的抗病、抗旱、含油量和谷粒成分改變的轉基因小麥,歐盟的富含Ω-3的亞麻芥等。在美國,已經成功進行了InnateTM馬鈴薯系列產品的商業化,種植了2500公頃。
?
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副處長張憲法表示,轉基因給世界多了一種選擇,轉基因產品讓我們的貨架多了一種選擇,多了一種商品。公眾喜歡就買,不喜歡就不買。
?
1996—2015年轉基因作物使全球的作物產值增加了1678億美元;通過生物技術提高了作物產量,節約了1.74億公頃耕作土地;通過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對環境影響降低了19%。
?
Paul Teng表示,2016年轉基因作物使1800萬小農戶及其家庭受益,總受益人數超過6500萬人。“轉基因作物是必要的,但不是萬能的,對待轉基因作物仍要像對待傳統作物一樣,堅持良好的耕作實踐,比如輪作管理和抗性管理。”
中國安全保證
?
自1994年以來,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發放了3768項監管審批,涉及26種轉基因作物,392個轉化體。在這3768項監管審批中,1777項涉及糧食用途,1238項涉及飼料用途,753項涉及環境釋放或者培育。
?
其中,玉米是獲批轉化體*多的作物(29個國家和地區,218個轉化體;耐除草劑玉米轉化體NK603獲得的批文*多,在26個國家和地區中有54項。其次是棉花(22個國家和地區,58個轉化體、馬鈴薯(11個國家和地區,47個轉化體。
?
在中國,獲得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批準的作物為抗蟲棉和抗病毒番木瓜;此外,證書有效但未批準種植的有抗蟲水稻和高植酸酶玉米。
?
我國在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標準方面,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和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評價標準和共識性文件,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檢測和監管標準228項。既嚴于國際標準,又多于國際標準。
?
既有法律法規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又有技術支撐體系,保證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不存在‘管理延遲了轉基因作物推進’的情況。我國鼓勵探索科學上的未知,也將保證轉基因作物在正確的、法治的軌道上。”張憲法表示。
?
轉基因抗蟲水稻雖未批準種植,但其安全評價過程長達11年之久。“批準任何一個證書都要經得住歷史和科學的檢驗。”張憲法表示,未獲批準之前,一粒種子也不能下地。凡是經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產品,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
?
據Cropnosis機構估計,201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市場價值為158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了3%。這一數據占2016年全球作物保護市場市值的22%、全球商業種子市場市值的35%。
?
在Paul Teng看來,未來有些轉基因作物仍有巨大的種植潛力,如轉基因玉米至少還有1億公頃的潛在種植面積。“令人鼓舞的前景是,技術和有利于其應用的政策相結合能夠使糧食產量翻番。然而,只有確保對轉基因作物的監管是科學、恰當且全球協同一致的,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