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 塑料 大米”的視頻爆紅網絡,一些網友因此懷疑自家的大米也是塑料所做的。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其官方微信賬號“ 中國食事藥聞”以專題形式進行了辟謠,所謂的“塑料大米” 事件其實是一個傳了很久的謠言。
有人懷疑買到“塑料米”
?
記者發現,“塑料大米”的視頻長約兩分鐘。視頻中,一位男子不斷將塑料袋放入一臺機器中,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多道工序后,米粒狀白色固體被生產出來。由于視頻像素不高,無法清晰看到米粒狀白色固體與大米有何區別。該視頻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過程。
?
視頻在網絡瘋傳后,不少人在微信群里討論自家的大米。昨日,潮州市民陳先生向羊城晚報記者報料稱,看了視頻后,懷疑自家的大米就是“塑料米”。他的理由是,他剛買的大米比普通大米更透明,煮熟后將幾粒放在手中揉捏,竟然捏不爛。揉捏后的米團還有彈性,很像塑料。
?
陳先生表示,大米是從當地一家超市購買的品牌大米,一斤售價5元。不過,陳先生也表示,“大米聞起來有米香味,可以嚼爛,吃后沒有不舒服?!彪S后,他把大米拿到超市后,工作人員也無法解釋原因,只好作了退貨處理。
?
對于“塑料大米”,也有網友表示懷疑。廣州市民張先生表示,視頻中的機器他見過:“我弟弟的廠里就有這樣的生產線,那是做塑料顆粒的。顆粒屬半成品,是再生塑料,一般拿來生產玩具等產品。”
?
塑料成本高于正常大米
?
7日中午,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其官方微信“中國食事藥聞”進行辟謠:“你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塑料大米’謠言這里都有”。
?
據該帖介紹,“塑料大米”是一個流傳了很久的謠言。早在2011年,國內外社交媒體就曾出現過“‘塑料大米’在中國被制造”的謠言。隨后,不少網民和專家都指出,所謂“塑料大米”并非被當作食物。
?
2015年,網上出現“塑料大米”的另一個版本“棉花大米”。該謠言稱,有人用爛棉花做大米。隨后被辟謠稱,那些所謂的“棉花”其實是某種塑料或化纖,不會是真棉花。棉花熔化后會像泥巴一樣毫無柔韌性,無法拉絲切粒。
?
2016年11月,“塑料大米”的謠言再次在社交平臺瘋傳,多家媒體相繼就此視頻進行辟謠。
?
近日,“塑料大米”的謠言再度出現,過往的一些謠言文章、圖片和視頻在互聯網上不斷傳播。對此,不少網民、媒體紛紛指出,這種“塑料大米”不僅很容易識破,成本還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沒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
記者手記
謠言止于智者
?
塑料紫菜的謠言剛剛平息,塑料大米又成“網紅”。羊城晚報記者發現,食品安全不僅是科學問題,有時更屬常識范疇,只需動動腦子就能破解。
?
比如,大米放入水中會沉在水底,塑料入水則會浮在水面。或許有人會說,現在技術這么發達,大米可以摻入一些塑料成份造假。但問題是,造假不需要成本么?
?
據了解,塑料顆粒的成本比大米貴。而摻入塑料成份的造假手段,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還沒研發出來,也沒人愿意研發。假設真有人研發,他**考慮的應該是投入和產出。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言人顏江瑛將食品安全謠言概括為四大特征:有意編造,別有用心;偷換概念,混淆視聽;舊聞翻炒,刻意抹黑;戲謔嘲諷,負面傳播。記者發現,本次”塑料大米“事件與第三個特征相符合,屬”偽打假真造謠“。
? ? ? 相關報道:
你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塑料大米”謠言這里都有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