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來自章貢區的邱女士與商家和解,由商家一次性賠償2萬元而撤訴。原來,去年9月,邱女士花2490元網購了安徽省黃山市一 食品公司生產的50盒葛花。隨后,她以葛花系國家法定 中藥材、該企業使用 食品生產許可證不符合法律規定為由,向法院起訴。
?
? ? 隨著市民維權意識的增強,尤其是2013年*高法出臺《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明確, 消費者“知假買假”行為不影響自身維權。獲得法律“撐腰”后,消費者“知假買假”現象在贛州情況如何,連日來記者進行了采訪。
?
? ? “知假買假”不是個例
?
? ? 去年12月29日,市民蘇先生在贛州中心城區某大型超市購買了一瓶7.9元的酸奶,其生產日期是2016年12月10日,保質期為18天。發現酸奶過期后,蘇先生錄制購買酸奶過程視頻,并將視頻和購物小票以及酸奶實物照片等作為證據,以超市違反了 食品安全法為由,向章貢區人民法院起訴。日前,該案當事雙方達成一致,由超市向蘇先生一次性賠償700元。
?
? ? 其實,明知產品不符合規定而購買的,并非個例。去年端午節前夕,市民曾先生在贛州中心城區一家藥店購買了樟樹市一企業生產的3種藥酒1400盒共計8.12萬元。隨后,他以這3種產品在其包裝和說明書上宣稱“保健食品”,但企業沒有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且包裝上的GMP認證過期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10倍賠償。
?
? ? 這一“打假”也被質疑為“團體作戰”,因為除上述曾先生外,另有兩名曾姓市民在同一家藥店大量購買了上述藥酒,并隨后向法院起訴。目前,這一系列案件將擇日開庭審理。章貢區法院民事庭的一名法官說,這類案件很多“一告一個準”,如果按法律規定的10倍賠償下來,對生產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
? ? 食品包裝成投訴重災區
?
? ? 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發現去年有四五十人反復投訴,但具體是不是知假買假,無法確認。”與坊間常說的“職業打假人”相對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更愿稱其為“職業舉報人”,因為他們舉報的大部分產品不是質量問題,而是產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瑕疵,但不影響食品安全。
?
? ? “近年來,以食品標簽內容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對企業進行投訴占了絕大多數。”市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說,該局今年3月接到投訴69件,其中藥品類3件受理1件、化妝品2件,50多件來自食品領域。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有些家庭或個人在網絡上出售贛南農家自制食品,如米酒、米粉肉、艾米馃和蘿卜干,為利于保存、運輸,食品采用了真空包裝。而這類食品標簽內容不符合國家規定常被“職業舉報人”投訴,并提出退貨和賠償要求。
?
? ? 職業打假合理合法
?
? ? 對于職業打假,其實坊間一直存在爭議。對此,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法學教師李德龍認為,食品藥品的生產、流通有嚴格的國家標準,且社會和個人有權進行監督。職業打假人沒有擾亂社會和市場秩序,付出勞動后獲取收益合理合法。
?
? ? 同時,李德龍認為,消費者的“知假買假”并不能意味著食品藥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責任免責。因為生產者和銷售者企業應對其產品的安全性負責。而作為產品說明的載體的包裝,雖不是產品瑕疵,但不按國家標準嚴格執行,本質上是一種欺詐,影響了消費者權益。
?
? ? 相關法律條文
?
? ? *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明確:“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 ? 規定還明確,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支付價款10倍賠償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的其他賠償標準要求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