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衛 解讀浙江省打擊食品安全犯罪
?
? ? 浙江日報杭州9月2日訊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然而,地溝油、病死豬肉、工業松香褪毛、雙氧水漂白……隨著 食品安全 事件的頻頻曝光,食品 安全問題一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天,省高院通報了全省法院依法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情況。就此,記者采訪了省高院刑二庭負責人。
? ? 案發數逐年上升
? ? 打擊力度不斷加大
?
? ? 問:近年來,我省關于食品安全的刑事犯罪案件數量上升幅度較大,對此應該如何解讀?
?
? ? 答:2011年,全省法院審結危害食品安全案件僅14件,2012年猛增到127件,2013年上升至357件,同比分別增長807%和181%。今年1月至7月全省法院已審結此類案件211件,同比上升73%,近3年來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
? ? 這類案件數之所以出現大幅上升,一方面是緣于當前我省食品安全問題仍處于高發易發期;另一方面是因為我省不斷加大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力度。今年,全省開展了食品安全百日嚴打行動。全省行政立案1.16萬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2起,公安部門立案152起。
?
? ? 作案手段花樣翻新
? ? 行業性犯罪增多
?
? ? 問:從審判的相關案件來看,我省食品安全問題有哪些特征?
?
? ? 答:近年來,我省審理的重大食品安全案件并不多。多數案件是家庭作坊式的個體戶或小私營業主犯罪,呈“低、散、小”的特征,涉案金額一般不大。
?
? ? 行業性案件增多。類型有病死豬肉,病死甲魚,“地溝油”,工業明膠生產膠囊,工業松香褪毛,雙氧水漂白,濫用檸檬黃、胭脂紅對食品染色等,呈明顯的行業性特征,如個體家禽宰殺業,使用工業松香褪毛方式較為普遍。
?
? ? 流動性、跨區域性犯罪案件明顯增多。犯罪分子分工負責,利用跨省跨地區執法監管的漏洞,化整為零,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制造、銷售有毒有害食品。
?
? ? 作案手段趨向新穎。一些犯罪分子借助科技手段“研制”出難檢測出來的有害食品。
?
? ? 同時,由于互聯網監管相對薄弱,網絡廣告、網站宣傳、網店兜售已成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重要的銷售平臺。
?
? ? 多部門聯手協作
? ? 既打黑作坊也打保護傘
?
? ? 問: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我省法院采取怎樣的司法懲處措施?
?
? ? 答: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是新類型案件,專業性強,新情況、新問題較多。省高院已從相關業務部門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專門審理小組,指定專人負責跟蹤此類案件。
?
? ? 省高院還牽頭聯合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為全省司法機關辦理食品藥品案件提供指導意見;為使協作機制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省食安辦牽頭聯合省高院、省公安廳、檢察院等7部門,即將出臺“關于建立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協作機制的意見”。
?
? ?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我省法院從嚴懲處食品安全犯罪行為。采取追繳違法所得、收繳犯罪工具、銷毀涉案物品等措施,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和條件;對適用緩刑的被告人,全部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與食品生產、銷售等有關的活動;從去年1月至今年7月審結541件案件,除對少數幾名被告人外,其余均并處了較重的罰金。
?
? ? 此外,還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者的責任追究。在新昌“問題膠囊”系列案中,法院以玩忽職守罪依法追究了時任新昌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分管副局長、業務科室負責人、具體經辦人的刑事責任。海寧動物衛生監督所多名動物檢疫員,在明知生豬并不是當地的,沒有對生豬進行現場檢疫的情況下,偽造檢疫結果,為數千頭生豬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檢察機關已向法院提起公訴,追究其刑事責任。
?
? ? 總體來看,經過兩年多來的嚴厲打擊,廣大群眾深惡痛絕的“地溝油”、“病死豬”等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數持續暴漲局面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總體上呈現穩定向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