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華中農業大學近日舉辦的"首屆
??? 我們吃的食品中有多少是轉基因的?
??? 專家表示,我國共批準發放7種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分別是耐儲存番茄、抗蟲棉花、改變花色矮牽牛、抗病辣椒、抗病毒木瓜、轉植酸酶玉米和抗蟲水稻。但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只有抗蟲棉和抗病毒木瓜。此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農產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種,其中轉基因大豆數量*多。
??? 有人說,進口的轉基因大豆除了榨油還加工豆腐、豆漿,專家回應說,進口轉基因大豆是高油大豆,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較低,適合榨油而不適合做豆腐,市場銷售的豆腐、豆漿等豆制品是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制作的。
???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擁軍介紹,10月19日轉基因大米品嘗會使用的"黃金大米"是張啟發院士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產品,是將β-類胡蘿卜素合成酶基因轉入常規水稻生產出來的,外觀呈金黃色。林擁軍說,富含β-類胡蘿卜素的"黃金大米"在人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能有效減輕或消除維生素A缺乏癥。"黃金大米"目前尚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
??? 為何不進行人體實驗?
??? "大鼠的3個月就相當于人1/8的生命周期,兩年時間則相當于人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說,每種轉基因食品上市前,科學家們都對大鼠進行了高劑量、多代數的長期喂養實驗。科學發展至今,研究出了一系列世界公認的實驗模型、模擬實驗、動物實驗,完全可以代替人體實驗,各國食品安全和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中均沒有用人進行實驗的要求。
??? 采訪中數位專家均表示,全球已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17年,至今未發生一起被證實的食用安全問題。
??? 什么是轉基因技術?
??? "轉基因轉的是一個或數個特定的目標基因,是育種技術的延伸。"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解釋說,雜交育種是在自然狀態下實現的基因轉移和重新組合,一次轉移成千上萬個基因;轉基因育種則是把決定某個品種特定遺傳屬性的目標基因標記并篩選出來,通過一定的技術轉移到另一個品種中,只轉移一個或數個特定基因,更為準確、高效。
??? 對于目前應用較多的抗蟲轉基因作物,有人疑惑,為何蟲子吃了會死,人吃了沒事?專家解釋,我國大規模種植的抗蟲棉轉入了殺蟲蛋白基因Bt,這種Bt蛋白是一種高度專一的殺蟲蛋白,只針對鱗翅目害蟲,人類和其他生物腸道細胞沒有該蛋白的結合位點,因此是安全的。
??? 會不會"三代遺傳"?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徐海濱解釋,所有食品都含有基因的組成成分,即核酸,主要是脫氧核糖核酸(DNA。脫氧核糖核酸進入人體后,會在消化道降解成小分子物質,成為我們身體的營養和能量來源,因此不會改變我們的基因組成,也不會因為長期食用而出現問題。我們長期食入大量外源基因,并沒有改變我們人類或其他生物的基因,才有了現在的生物多樣性。
??? 外國人都不吃轉基因食品嗎?
??? 羅云波說,關于法國教授用轉基因玉米喂食大鼠產生腫瘤的實驗,歐洲食品安全局已否定了其研究結論。
??? 還有一種說法,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未得到確認,歐盟實行"零容忍".專家表示,事實上,歐洲是轉基因產品進口和食用較多的地區。1998年,歐盟批準了轉基因玉米、油菜、大豆、土豆等在歐洲種植和上市,除了*少數是作飼料或工業用途,絕大部分都是用作食品。2012年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5個國家批準種植轉基因作物。1989年瑞士政府批準的**個轉牛凝乳酶基因的轉基因微生物生產的奶酪,距今已有24年的歷史。
??? 徐海濱介紹說,歐盟曾對超過50個轉基因安全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并在2000年和2010年的歐盟委員會報告中得出結論:沒有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會對環境和食品及飼料安全造成比傳統作物更高的風險;由于采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受到更嚴格的監管,轉基因作物可能比傳統作物和食品更安全。
??? 日本也連續多年都是全球*大的玉米進口國、第三大大豆進口國。據統計,2010年日本進口了1434.3萬噸美國玉米、234.7萬噸美國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品種。
??? 從國際上看,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發布的2012年年度報告,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發展到2012年的1.7億公頃,17年間增長了100倍。截至2012年底,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批準轉基因作物進口用于食品、飼料或種植。其中,已有28個國家批準了25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據《人民日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