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合格率達到98.8%;公眾食品消費信心指數明顯提高,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達到77.58% ,同比提高了10.09個百分點。省食安辦、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先后多次在青島召開現場會,推廣我市治理工作經驗。 ?
? ? 6000個社區設食安協管員
?
? ? 從2013年開始,我市開展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工作,新組建的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整合了原來市食安辦、質監局、工商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既承擔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安全監管職能,又承擔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綜合協調職能。食品從生產到流通,到端上市民餐桌,這些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全部由新組建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來履行。自此,青島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一家管”的局面。
?
? ? 我市隨后很快建立完善了 “一所一站一隊”聯動模式,在街道(鎮建立136個基層食藥所,每所配備5名以上監管人員,在93個涉農街道(鎮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每個中心派駐4名農產品安全監管員,全市食品監管隊伍增加了1348人,其中食藥隊伍從684人增加到1660人,農業監管力量增加了372人。
?
? ?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補充基層所站“兵員”,外聘400多名食品藥品相關專業大學生;招聘471名動物防疫安全協管員;在6000個社區和農村建立協管員隊伍,形成了高效運轉、協同聯動的“三級政府、四級組織”監管網絡。另外,市區兩級“食藥環”警察隊伍也組建完成,編制95人。
?
? ? 1.5億建食品安全檢驗中心
?
? ? 全市累計投入約8億元用于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其中,投資1.5億元建設的市級食品安全綜合檢驗中心,增加檢測品種,擴展檢測項目,具備對食品全種類、全項目的檢測能力,即將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所屬縣級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基本完成;投資1360萬元在76個涉農鄉鎮建立76個鎮街檢測實驗室;在300個自然村建立檢測點。擴建市級漁業環境監測和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7區市建設水產品質量檢測站,初步建成層次分明、分工合理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
?
? ? 新建青島市漁業技術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搭建市、區、企業三級管理平臺。建立5處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中心,日處理能力達到100噸;畜牧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改建農貿市場95處。為一線監管人員配備執法車輛裝備2100余套。
?
? ? 全市已建成2000多個可向居民宣傳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可定期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小課堂、可幫居民快速檢測蔬菜農殘和食品添加的 “食品藥品科普宣傳站”,并且共計劃在主要農村、城市社區、機關、企業、學校、重點人員密集場所等籌建6000多個科普宣傳站。市南區在10個街道辦事處食品藥品監管所均設置了社區檢測實驗室,配備專業檢測人員和農殘快速檢測儀等快速檢測設備,能為居民提供9大類81個項目97個品種的快檢,在35所學校食堂設置小型快速檢測實驗室,學生在校食用的每批次蔬菜都要檢測后才能下鍋。
?
? ? 查處食安違法案件12350起
?
? ? 我市堅持打建結合,違法打擊成果顯著,建立完善了公安、食安、農安“三安聯動”工作機制,突出專項整治與綜合整治相結合、日常檢查與集中整治相結合,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在黃島區試點開設全國**食藥巡回法庭,切實形成打擊合力,深挖食品違法犯罪案件,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2014年以來,全市逐級明確了執法辦案目標,并分解落實到人,每季度對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通報。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以來,全市共查處違法案件12350起,取締無證生產經營業戶1969家,責令整改問題單位6.7萬家,罰沒款9526萬元,經治理,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問題從2014年的208起下降到2016年3起,成效明顯。
?
? ? 公安機關偵辦食品類犯罪案件462起,采取刑事強制措施839人。針對網絡外賣這一餐飲新業態以及媒體反映的問題,從1300余家入網經營者名單中排查出110余家涉嫌無證經營單位,進行了嚴肅查處,并予以曝光。
?
? ? 產品產地認證面積占比73.2%
?
? ? 我市近年來堅持走品牌發展之路,建成菜、果、茶標準化生產基地253個,示范帶動面積286萬畝。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870個,其中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已達46個,產品產地認證面積占比達到73.2%(國家標準為60%,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
? ? 創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126處,無公害水產品基地130個,現代種業示范場2個,***原良種場8處,省級原良種場29處;認證無公害水產品138個,通過地理標志水產品6個,認定面積占比達到76.23%以上(國家標準為55%。新認定無公害畜產品產地101個,總數達到280個;新認定無公害畜產品77個,總數達到190個;新建和改擴建畜牧標準化示范場215處,“退戶進區”養殖小區20處;通過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的企業達到354家,認證比率達到82.8%(國家標準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