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企業和行業都是損害。 ?
? ?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3月27日刊登題為《中國消費者不僅要警惕 偽劣食品,還要防范有關食品的假新聞》的文章稱,“怎么會有人相信紫菜是塑料做的?”從事紫菜行業多年的企業家曾華清(音自問道。2月17日,曾華清的一名客戶把微信上一段10秒鐘的視頻發給了他。視頻中,一個在家做飯的人從一袋帶有曾華清企業名字的紫菜里找出了一塊薄薄的黑色塑料袋碎片。曾華清安慰了一下那名客戶,便將視頻拋諸腦后——可時間并不長。
?
? ? 報道稱,35歲的曾華清在紫菜批發行業已經干了17年。他說,到了第二天,被他斥為“無聊視頻”的那個片段多出了20來個不同的版本,在擁有3.13億月活躍用戶的中國*熱門社交媒體平臺“微博”上,視頻的點擊量超過2000萬次。他說,很快,晉江的紫菜批發價格就暴跌了50%以上。晉江是曾華清企業所在的中國南方沿海城市,全國約70%的紫菜產品都產自晉江。
?
? ? 報道稱,塑料紫菜視頻只是在中國像病毒一樣傳播的大量假食品新聞之一。在幾起重大的 食品污染 事件以及偽劣食品的持續曝光后,中國人對于國產 食品安全的擔憂已經根深蒂固。但現在,一些曝光的消息本身也被證明是假的,為消費者以及滿足其需求的制造商營造了一種更加不確定的環境。
?
?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系主任朱穎說:“涉及健康和安全的事情自然*令公眾關心,但中國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們存在很多食品安全問題。所以有關食品的謠言每一次都散布得很快。”
?
? ? 報道稱,將塑料紫菜視頻斥為假新聞的不止曾華清一個人。中國食品安全官員強烈駁斥了視頻中的說法,不過視頻的源頭一直沒能確定。
?
? ? 2014年經民政部批準成立的非營利性組織“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業務部主任阮光鋒寫道:“紫菜展開后本身就是半透明的,視頻中紫菜出現嚼不動、咬不爛、扯不斷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泡紫菜的水溫度不夠。”
?
? ? 今年2月27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在新聞發布會上問道:“像‘塑料紫菜’這種謠言……你們說,你吃了**口發現是塑料,還會吃第二口嗎?”他還說,“對這種造謠者”要給予治安拘留的處罰。
?
? ? 報道稱,3月初,曾華清的企業在當地市場對500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其中大多數是家庭主婦等紫菜產品的主要消費者。曾華清說,由于這段視頻,“超過75%的受訪者對我們說,他們短期內不會再購買任何紫菜產品。”
?
? ? 然而據研究人員說,塑料紫菜謠言在每年中國互聯網上傳播的有關食品的假新聞中只是冰山一角。他們說,在散布*廣、*難遏制的新聞話題中,有關食品的謠言名列前茅。
?
? ? 報道稱,根據中國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去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間在微信上被大量閱讀和舉報的謠言文章中,有逾15%涉及食品安全、疾病和健康養生等內容,使之成為微信上*常見的一類失實或夸大報道。
?
? ? 報道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1月召開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梳理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謠言,其中“小龍蝦渾身是蟲?”傳播量*高,達5400多萬。官媒《人民日報》援引專家的話說:“該說法夸大其詞,蝦蟹不宜生食,但煮熟的小龍蝦可放心食用。”在那次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還提到了2016年在微信上流傳甚廣的其他食品安全謠言,包括“葡萄無籽是用避孕藥培育的”“吃櫻桃感染H7N9病毒”“豬肉生了無敵鉤蟲”等。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指出,這些說法全都未經證實,例如,經鑒定,網傳的鉤蟲照片是豬的淋巴、血管等組織。
?
? ? 報道稱,大量學者、政府部門和食品企業都曾出面辟謠,以打消與食品有關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