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消費環境,確保307萬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
落實責任,制定創建工作“路線圖”。按照創建要求,秦皇島市政府食安辦、市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創城辦公室。將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的63項工作指標分解為項目名稱、工作步驟、責任單位、完成時限和完成情況5大部分141個具體工作步驟,特別是將工作步驟分解至市政府各相關部門、市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各相關科室及各縣區政府(管委相關部門,把具體創建工作指標進一步細化、量化、責任化,實行“時間倒排、任務倒逼、責任倒追”,列出時間表,畫出路線圖,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序推進、高效落實。
?
夯實基礎,構建完善統一“監管網”。2016年6月,秦皇島市組建了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實現了食品、藥品、工商監管人員和職能的徹底融合,實現了監管機構和力量向食品安全保障傾斜的目標。同時,全市7個縣區全部成立了食品藥品和市場監管綜合部門,并在原來的工商部門所在鄉鎮或區域,設立了50個食品藥品監管派出機構,有效整合了各級監管力量,增強了食品安全監管能力,下移了監管重心,較好地解決了監管任務與力量不匹配的矛盾,打通了監管執法的“*后一公里”。
?
出臺了《關于推進食品藥品安全基層網格化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堅持“以網定格、以格定人、以人定責”原則,積*探索食品藥品基層網格化監管的有效模式,在行政村和社區實行包村(社區干部、公安干警、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食品安全協管員、社會監督員、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六員聯防”制度,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隙、全覆蓋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筑起了堅實的食品安全基層監管“防火墻”。
?
打建并舉,筑起食品市場“安全墻”。2016年,秦皇島市大力推進餐飲單位“明廚亮灶”工程,打造“明廚亮灶”餐飲單位4300家,占總數的****;創建“清潔廚房”3749家,占總數的87.2%。將小攤販、小作坊、小飯桌等較小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納入監管范圍,建立健全登記備案式管理、社會公示卡制度,較好地解決了“三小”監管難、難監管的問題。積*推進電子點菜監管系統,對餐飲食品消費實施安全警示提醒,初步實現全過程、可追溯的監管目標以及監管工作由“汗水監管”向“智慧監管”的轉變,走在了全國前列。全市打造11條餐飲示范街和100家燒烤示范店,大力推廣燒烤店原料肉統一配送。
?
強化技術支撐,加大檢驗檢測力度。有效整合規范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和食品企業檢測信息資源,形成了以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各縣檢測機構和大型食品生產企業自檢機構為補充的食品安全檢驗監測網絡。大力推進市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工作,啟動了市食品藥品檢驗中心建設項目。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獲得國家認證的食品檢測項目277項,具備了28類296種食品的檢測能力,其中在葡萄及葡萄酒、淀粉及淀粉制品、糧油制品等檢測能力上具有較高水平,總體檢測能力國內先進、省內**。
?
積*推進省級食品藥品安全縣創建工作。截至目前,海港區、昌黎縣和山海關區、北戴河區、撫寧區已全部通過省級**批和第二批食品藥品安全創建縣(區驗收,青龍滿族自治縣和盧龍縣已完成第三批省級食品藥品安全縣創建自評及依據材料上報。
?
按照“四個*嚴”要求,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積*推行“大稽查”模式,打破地域、部門和專業界限,廣泛實施一線稽查、聯合執法,使嚴懲重處成為食品安全治理常態。
?
齊抓共管、社會共治,人人參與創建活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終目的是公眾滿意。為使創建活動人人皆知、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受益,秦皇島市精選36條宣傳口號,運用廣播、電視、報紙、微博、微信、網站、LED戶外大屏幕等多種平臺,采取懸掛條幅、張貼標語口號、開展食品安全“六進”活動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創建活動。出臺《秦皇島市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整合12331和12315投訴舉報熱線,實行對口直接反饋制度,建立健全了有報必接、接報必查、查實必獎的群眾有獎投訴舉報機制。
?
通過多管齊下、內外并舉、綜合施策,實施政府嚴格監管、企業誠信自律、社會廣泛監督的全市食品安全“三位一體”社會共治,秦皇島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