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外賣、團購以及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更順應現代人的 生活節奏,催生了現代網絡 餐飲的繁榮。餐飲企業反應迅速,眾多餐飲品牌選擇與第三方餐飲 電商平臺達成合作,開啟各種智能 服務模式。
?
網絡訂餐便捷,安全問題隨之而生
?
Analysys易觀機構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趨勢預測2017-2019》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將達到11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9%,預計2019年將達到3378億元人民幣。但隨著網絡訂餐帶來的便捷體驗,一些由于網絡訂餐引發的安全問題也隨之而生,比如沒有實體店的“朋友圈”網紅店,家庭小作坊生產出來的三無產品,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維權時才發現難上加難。相關立法尚處于“真空”階段,大眾舌尖安全和相關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
2016年央視3.15晚會曾曝光“餓了么”網絡訂餐平臺“黑店”現象,有關部門加強了對三大網絡訂餐平臺的整治力度,但仍舊存在一系列問題。
?
記者采訪發現,網絡外賣使用者很多都是在校學生,維權意識薄弱。不少學生覺得外賣方便有便宜,但并不知道店鋪位置以及是否有營業資質。
?
黑作坊無證經營、刷好評、用戶信息泄露、不給發票等現象層出不窮。業內呼吁,網絡訂餐,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和第三方訂餐支付平臺共同監督管理,“無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合理分配權責,才能使網絡“快餐經濟”迅速發展。
?
實體餐飲品牌更看重高品質的菜品質量和環境、服務
?
針對網絡外賣在網上“刷好評”的現象,大唐博相府副總經理金傳梅認為,網絡外賣對實體店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小餐飲店。一方面,由于消費需求,中小餐飲機構應加大與網絡渠道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應做好實體店的環境營造及確保服務品質。如果環境好,服務和菜品質量過硬,那選擇實體店消費同樣是一種趨勢。
?
他認為,網絡外賣對高端餐飲企業影響*小。高端餐飲企業基本不提供外賣服務,更注重的是定位及品牌意識,其消費群體基本是固定的。到一個城市,選擇吃什么很重要,這就是定位,選擇去哪兒吃,就是品牌影響力的體現,如果一個高端企業有清晰的定位和自己的品牌,生存力就很強。
?
同盛祥飯莊黨支部書記、常務副總經理馬波告訴記者:“網絡外賣餐飲是大趨勢。”同盛祥飯莊作為清真***餐飲品牌,做好店面銷售的同時,也篩選出部分適合外送的熱銷菜品進行外賣。比如牛羊肉泡饃、特色小吃麻醬涼皮和時令涼菜素拼等外賣,在線下單量持續增長,顧客反饋都很好。“網絡外賣只要是做良心菜品、做品質產品,就是相得益彰的好事情。外賣能給周邊忙于工作或行動不便的顧客帶來***的特色菜品,還可以根據顧客的反饋及時調整菜品口味,提升服務水平,也是一個信息反饋渠道。”
?
消費群體沒依法維權的意識、習慣
?
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就網絡訂餐熱點問題做出明確回應并指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重點有三:**,只有取得許可證的實體餐飲店才能在網上接受訂餐;第二,要嚴格落實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的責任;第三:要加強網絡餐飲服務的監督。可見,網絡餐飲的質量和服務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
食品安全是用戶*為關注的問題,保障食品安全才是外賣行業發展的基石和基本要求。網上訂餐平臺、相關部門、餐飲商家以及消費者都應做到自主、自覺、自律。相關部門應該完善立法,加強監督管理,從立法層面的加強到實踐方面的落地,都要以消費者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第三方訂餐平臺應該盡到責任主體義務,加強審核機制,提高入駐商戶門框,建立有效的線上和線下監管制度。商家應該誠信經營,依法經營。廣大消費者尤其是青年消費群體,應該增強自身依法維權意識。
?
西安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李安邦表示:過去一年,網絡訂餐的 投訴幾乎無幾,這并不是網絡訂餐無安全隱患,而是因為當下網絡訂餐監督體制不健全。同時,公司白領、大學生等是網絡餐飲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沒有依法維權的意識、習慣。外賣餐飲遇問題,不少消費者不是置之不顧,就是與商家或第三方平臺私下和解,很少向相關部門舉報或投訴。
?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陜西省餐飲商會名譽會長王喜慶認為,目前網絡外賣平臺預訂的餐飲機構大多數屬于果腹型餐飲,對餐飲的服務與用餐環境及菜品質量要求較低,所以會被一些無正規手續和證件的“黑作坊”利用。呼吁有實力的實體店商家可以自建外賣銷售體系,自建正規生產基地或加工場所,進行保質保量的生產,保證實體店的網絡外賣體系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