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絡已成為各類謠言的聚集地, 食品謠言不僅危害公眾視聽,還影響著產業發展、國家形象,治理食品謠言一定要下重拳,要激發多元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讓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人士、相關企業、新聞媒體、公眾形成合力,‘五位一體’擊碎食品謠言”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顏江瑛在1月17日召開的“2017 中國 啤酒辟謠論壇”上表示。
?
? ?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啤酒行業連續兩年產銷量出現下滑,其中有產品結構的市場適應性問題,也有季節性氣候問題,同時與啤酒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的負面形象不無關系。啤酒行業的健康發展面臨謠言和負面傳言的困擾,不實謠言固然需要解讀,而夸大傳言也需要澄清。
?
? ? “啤酒花浸膏是化學制劑?不安全”是無稽之談
?
? ? 網絡中充斥著大量帖文聲稱,“啤酒花浸膏是化學制劑,使用啤酒花浸膏的就是化學啤酒。”還有謠言稱,“啤酒花浸膏是一種抑制啤酒微生物繁殖的化學物質,飲用將會有頭暈、心悸等反應,對人體產生危害。”專家指出,有關“酒花浸膏不安全,會降低啤酒質量甚至不利健康”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
? ? 國家釀酒大師、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表示,這是一種誤解。“不明真相的人士將使用了二氧化碳酒花浸膏制造的啤酒誤傳為化學啤酒。”
?
? ? 張五九說,啤酒花是制造啤酒的必需原料之一,其主要是為啤酒提供苦味和酒花香味。產生苦味的物質來源酒花中的苦味酸。將酒花中的苦味酸提取出來,再用于啤酒制造,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酒花的使用效率,也可以使苦味物質更純。
?
? ? “二氧化碳是一種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毒的氣體,是人體呼出氣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在高壓下可以變成界于氣體和液體之間一種超臨界流體,這種超臨界流體具有液體的高溶解性,也同時具有氣體的高擴散性。”張五九表示,因此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可以高效無污染的將酒花中的苦味物質提出來的,再用于啤酒制造,是一種先進的、合法的、無害的物理萃取技術,和化學制劑無關。
?
? ? “啤酒嘌呤高導致痛風?”說法不正確
?
? ? 在公眾的普遍認知中,“喝啤酒導致痛風”是流傳*廣、*為普遍的一種說法。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專家指出,啤酒嘌呤含量高導致痛風發病率高,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
? ? 痛風是一種現代社會常見的疾病,是尿酸結晶沉積于關節(關節腔滑液內尿酸鈉結晶形成為特征,軟組織、骨骼、軟骨和腎臟等處引起組織的異物炎癥反應,臨床表現為高尿酸癥。
?
? ? 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教授于智敏說,“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約有 80%原發性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屬于多基因遺傳病,由嘌呤代謝有關的限速酶的基因變異,導致人體自身嘌呤代謝紊亂引起。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則是飲食、治療導致的尿酸增多,或是腎臟疾病或某些藥物所致尿酸排泄減少。”
?
? ? 于智敏表示,痛風與啤酒的關系要分成兩部分來看,一是喝啤酒能不能導致痛風,二是痛風病人能不能喝啤酒,不能一概而論。痛風患者是嘌呤代謝失常,臨床上要求禁用或慎用啤酒。而喝啤酒會不會導致痛風?導致痛風病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和啤酒并沒有直接關聯。對于那些嘌呤代謝失常的人,處在痛風病發作前期,過量飲酒導致人體酒精代謝失常,會誘發痛風。所以不恰當地、過量飲酒是主因。
?
?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營養傳播室主任劉愛玲說,研究表明,人體20%的嘌呤來自食物,高嘌呤食物(如海鮮、豆類、菌類等的過量攝入會使血液中嘌呤含量增加,從而導致血尿酸增高。對于痛風病人,需要適當限制飲食中攝入的嘌呤含量。專家表示,每1kg食物嘌呤含量低于250mg的為低嘌呤食物,可照常食用,嘌呤含量250—1500mg的食物限制食用,高于1500mg的為高嘌呤食物,應避免食用。而研究發現國內常見啤酒中總嘌呤含量在38至151mg/L之間,平均總嘌呤含量為74.9mg/L。從醫學角度出發,啤酒屬于無限制食品。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