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終于再次獲得出口“護照”,英德紅茶的輝煌有望在這一代續寫…… ?
? ? 英德紅茶曾是 廣東出口換匯的主要農產品之一,1963年英女王在盛大宴會上用其招待貴賓,受到高度的稱贊和推崇,之后便被列為王室用茶,因此名揚天下。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由于出口標準的大幅提升、成本高居不下等原因,曾經的英國皇室用茶,出口近乎為零。即使有少量銷往國外,也是有品種、無品牌的“有姓無名”狀態。隨著英紅擴種帶來了產量增加,英紅在國內的銷售也遭遇了瓶頸。壓力之下,如何助力英德紅茶走出困境,實現出口,不僅是當地政府和紅茶企業的迫切要求,也是廣東清遠 檢驗檢疫局的職責所在。
?
? ? 深入調研
?
? ? “英德紅茶是當地的特色品牌,我們一定要加大幫扶,力促其順利出口。”清遠局局長區奕澄在局務會議上如是強調。清遠局高度重視英德紅茶的出口幫扶工作,主動對接當地政府,深入企業抓調研打基礎。自2015年以來,清遠局黨組多次與英德市政府領導座談溝通,掌握地方政府對英德紅茶的發展規劃,鼓勵其引導茶企走出“**”,重新打響“英紅”品牌;同時,帶隊到英德市積慶里茶葉有限公司、八百秀才茶葉有限公司等茶企調研,現場把脈,了解企業生產情況,增強茶企對紅茶的質量安全意識與紅茶自主品牌創建的認識,堅定其出口信心。自2013年首屆中國英德紅茶文化節成功舉辦以來,主打產品英紅九號種植面積已達2.5萬畝。而按照規劃,英德力爭到2017年建設現代標準化茶園15萬畝,產量3萬噸,以英紅九號為主,打造成為國內*大的高端紅茶基地。
?
? ? 通過深入調研,清遠局向清遠市委市政府報送了《關于報送四項措施助推我市外向型農業發展的報告》,協助質檢總局、廣東檢驗檢疫局與清遠市政府于2015年11月簽訂《關于擴大清遠市動植物及其產品進出口 推動綠色發展合作會談紀要》,全方位、多層次、大力度地促進紅茶出口。
?
? ? 因地制宜
?
? ? “如果貴廠還有存貨,我馬上與你們成交。”2015年的茶博會,英德紅茶以其獨特的風味名氣上漲,受到眾多國外客商的青睞。但基于無出口資質,英德紅茶只能螞蟻搬家式的少量出口,這遠遠不能滿足國外客商的需求,茶企的出口意愿愈加強烈。
?
? ? 但目前清遠茶企多是老廠,廠房簡陋、設備陳舊、加工環境衛生條件欠佳,同時深陷市場低迷、銷售困難、傳統模式發展無力的經營困境。為讓清遠茶企走出自身局限與行業低迷的雙重困境,順利取得出口資質,清遠局因地制宜,為茶企開具了多劑處方。一是將政策、法規、標準等親自送到英德紅茶企業,讓茶企明白只有同時取得《出口茶葉種植基地檢驗檢疫備案證書》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證明》,茶葉方能走出**。二是指導茶企規范茶葉種植基地源頭管理,落實自檢自控方案,完善茶葉從基地、初制、精制到出口企業全鏈條監管體系,形成以“強化源頭管理,突出中間自律,加大終端追溯”的模式。三是面對茶企技術力量薄弱,技術人員欠缺等現狀,充分發揮技術**和輻射帶動作用,為茶企提供檢測技術培訓、檢測便利等服務,協助茶企完善自身實驗室建設,提升茶企的質量自控能力。
?
? ? 根治頑疾
?
? ? “按照現有的條件,我們已經做的夠好了。”面對清遠局工作人員對茶葉種植基地的源頭監管、茶葉加工過程的衛生控制和產品的質量安全等方面提出的更嚴格要求,很多茶企都產生了質疑。確實,曾經英德紅茶就因茶樹良種資源豐富,栽培管理技術科學,加工工藝技術先進,茶葉品質優異,成為我國出口紅茶第二套標準樣和我國三大出口紅茶(英紅、滇紅、祁紅之一。然而,近年來國際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日趨嚴苛,特別歐盟,幾乎每年都要對茶葉農殘限量標準進行修訂,茶葉農殘項目達400多項,對出口茶葉的產品質量、企業管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
? ? 在這一背景下,清遠局將檢驗檢疫工作融入到企業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革新中,引導茶企適時摒棄傳統行業的一些舊觀念,推陳出新,建立從源頭到產品,全方位立體式監管機制,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管理水平,從而推動茶產業由茶葉傳統制作向傳統與現代標準化兼容轉變。清遠局還抓茶企的龍頭示范效應,鼓勵茶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自有品牌,整合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茶企群體,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改變英德紅茶“有姓無名”的現況。
?
? ? 如今,英德紅茶已正式入駐中國茶業博物館品牌館,品牌價值達到12.77億元。 《中國**時報》
?
? ? 缺陷消費品召回質量發展中的大趨勢
?
? ? 消費品的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2016年,宜家“奪命”抽屜柜、三星NOTE7“爆炸門”等事件一度引起媒體熱炒,也讓“召回”一度成為消費者關注的年度熱詞。實際上,對缺陷消費品實施召回已經成為各國市場安全監管的重要措施,我國對缺陷消費品的召回監管也不斷加強完善。
?
? ? “缺陷召回”是責任 強化監管成共識
?
? ? 目前,歐盟、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均已建立了比較成熟的消費產品召回制度,并出臺了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確保落實。例如美國《消費品安全法案》就對消費品的風險報告、召回管理等制定了詳細的條款。企業如果發現產品存在嚴重安全缺陷而不履行法律責任主動報告和召回就可能面臨起訴,甚至遭遇高達數百萬美元的天價處罰。據CPSC官網公開的信息,2015年到2016年間,CPSC已對超過13家企業累計開出高達500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被處罰企業包括美國、韓國、中國等國的多家知名企業。
?
? ? 我國在缺陷產品召回方面起步稍晚,但近年來監管強化的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2016年1月1日,質檢總局正式施行《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隨著消費安全需求的提高,對發現隱患的產品實施主動召回已經成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舉措,可以說,“召回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問題卻不召回”的觀念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
? ? 新規滿一年 召回已超200起
?
? ? 《管理辦法》的出臺意味著我國對市場上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消費產品有了明確的召回管理要求,實施一年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已成為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有力依據。
?
? ? 《管理辦法》明確生產者是召回**責任人,對于進口商品的進口銷售商也將被視為生產者,實現了對國內市場消費品的全面覆蓋。《管理辦法》也規定,除了生產者外,經營者如果發現存在安全缺陷的消費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租賃和使用,同時有義務向質檢部門報告,并向生產者通報,協助生產者召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質量問題都屬于必須召回的“缺陷”,根據國際通行的召回規則和《管理辦法》的定義,“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警示標識等原因導致的在同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消費品中存在的不符合相關標準,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
?
? ? 根據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10月31日,我國已實施消費品召回215次,涉及數量591.93萬件。其中兒童玩具及用品147次,涉及28.65萬件;電子電器產品41次,涉及285.56萬件;其他消費品27次,涉及277.72萬件。我國的缺陷消費品召回工作已逐漸實現常態化。
?
? ? 進口消費品有缺陷 主動報告保權益
?
? ? 作為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應當提高維權意識。特別是近年來跨境電商異常火爆,市場容量不斷增長,進口消費品質量問題也屢屢出現,安全風險防范不容忽視。
?
? ?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一方面,要增強質量安全意識,及時關注質檢總局等權威部門的風險預警信息,了解權威資訊;另一方面,在使用消費品的過程中,若發現存在安全缺陷的情況則可向質檢總局消費品風險評估中心及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反映,如果發現進口消費品存在質量隱患,則可向當地檢驗檢疫部門反映。若發現自己購買的產品遇到召回,也應配合經銷商和生產商開展的召回行動,保障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