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小組討論間歇,市人大代表、 北京市 新發地 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發地2016年 蔬菜交易量比去年減少1.8萬噸,是成立29年以來首次下降。同時,交易額721億元,同比增長19%。一降一升的“ 菜籃子指數”背后,體現了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帶來核心區人口下降以及 生活性 服務業品質提升、消費升級初見成效。
?
蔬菜交易量29年首現拐點
?
張玉璽透露,新發地2016年蔬菜交易量是689.14萬噸,相比2015年690.94萬噸的交易量下降1.8萬噸,這是新發地自1988年成立29年以來蔬菜交易量首次下降。不僅蔬菜,食用油、牛羊肉、水產品、調料、干果等產品的交易量均有下降,糧食、牛羊肉蛋的交易額減少。在交易量下降的同時,新發地交易額仍然保持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新發地交易額是721億元,比2015年606億元的交易額增長了19%,高于2015年的13%交易額增長率。
?
交易量下降但交易額保持較快增長,源于進口水果和特色菜的增長。張玉璽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16年,新發地進口水果增加22萬噸,交易額增長63億元;特色菜增加了19萬噸,交易額增長6.29億元。北京新發地總經理張月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口水果的單位成本與本土水果單位成本計算方式不同,價格通常要高出至少30%甚至翻倍。
?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立于1988年5月16日,隨著城市化規模擴大、耕地減少,北京本土的蔬菜供應減少。全市的絕大多數蔬菜供應需要跨區域調運加以補充,運輸路程較遠,其中,新發地擔負著北京90%以上的農產品供應。2016年,新發地市場對部分蔬菜進場交易提出了新要求,從大蔥、洋蔥、大白菜等“主菜”開始,以減少垃圾為初級目標,并*終向“標準化”農產品發展。
?
張玉璽透露,直通車和直營店仍是新發地2017年工作的重心,將努力完成再開100家店的目標,為1000多個小區居民提供農副食品供應。2017年蔬菜交易樓、冷鏈交易樓將動工,到2018年竣工,隨后開始開建果品交易樓。
同步首都疏解消費升級
?
作為北京市菜籃子的新發地,同時也是北京市人口疏解大政的試金石及消費升級的晴雨表,新發地蔬菜交易量的減少,顯示出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過程中帶來核心區人口下降以及生活服務業品質提升、消費升級初見成效。“北京市人口減少,新發地的蔬菜購買量自然減少,交易量和北京疏解政策分不開?!睆堄癍t認為,這是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帶來核心區人口下降的重要證明。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增速繼續保持“雙下降”,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了由增到減的“拐點”。2017年,將繼續嚴格執行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嚴控城六區人口規模和開發強度。
?
進口水果和特色菜成為新發地新的增長點,則體現了北京市消費正不斷升級?!斑^去,人們買菜論‘堆’、‘捆’、‘撮’,現在消費者對消費的質量、精準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會去挑選品種,選擇更精細、更可靠的蔬菜?,F在,農貿批發市場更應關注果蔬的品類、質量安全等方面,不應只關注總量提升。此外,進口果蔬的價格偏高,但是是對我國果蔬產品品類的補充,讓人們的可選范圍增強。”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表示。
?
張玉璽介紹,除了蔬菜交易量減少,新發地本身也在響應北京市疏解大政。2016年,新發地占地規模由1600畝減少至600畝,通過“上天入地”乃至深挖20米,保證營業面積基本不變。騰退出的1000多畝土地根據政府統一安排,一部分將用于增綠留白,甚至在特殊時期可以作為避難所;主體將建立一個蔬菜水果種植的科普教育中心,發展觀光旅游,并規劃在2017年建設蔬菜交易樓、冷鏈交易樓,2018年建設果品交易樓。
?
進口水果和特色菜的交易量及交易額兩個數據的增加,顯示了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提升,居民消費正在升級。2016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貼近市民需求,突出創新**,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到2020年,全市生活性服務業的服務水平和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行業體系;2016年4月發布的《北京市商務委員會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促進消費增長措施》,要求促進生活性服務業“規范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提升居民生活性服務業品質,促進消費持續穩定增長。北京商報記者從華聯超市采訪到的數據同樣顯示,華聯超市2016年的進口果蔬銷量增長約18%,半成品菜的銷量是2015年的2倍。
?
農超對接減少中間環節
?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蔬菜交易量下降或許意味著農超對接推進中,蔬菜直接從菜地進入終端超市,中間環節減少。
?
北京市部分超市農超對接蔬菜已有相當高的占比。超市發相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2008年開始布局農超對接,目前貨源直采的果蔬產品占全部果蔬產品的90%以上,每年果蔬的銷售額約3億-4億元。華聯超市的工作人員也表示,超市內銷售的蔬菜、水果產品中,實現農超對接、貨源直采的占比超70%,但多數進口果蔬要通過農貿市場獲得。
?
戴中久認為,農超對接的作用在于省去中間流通的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保證食品安全。但我國農產品生產較分散,通過合作社才能實現與大型連鎖超市的精準對接。但農超對接還是對主流蔬菜流通渠道的補充,現在80%以上的蔬菜流通還是通過批發市場實現集散?,F在農超對接還不能替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功能地位。農超對接還僅僅是針對單品直接進入超市,“農-批-零”的對接方式依然是大趨勢。這樣選擇性強,較早期的層層周轉,成本已經降低很多。
?
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新發地等大型批發市場仍扮演著重要角色。他指出,農超對接執行時會有一些難度,一些超市對接的不是基地,而農產品的運銷商。超市對農產品的需求特點為“品類多、總量少”,這使得源頭直采的成本會很高,而通過農貿市場的運銷商來完成采購,農產品直接進入超市倉儲,也算是對流通環節的效率提升。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新發地也在推進自身的“產銷對接”,并與北京市各大超市、餐飲企業、社區菜市場、機關團體食堂等團體采購用戶合作,依托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20多年來形成的覆蓋全國的農產品基地資源優勢,全力推進“農超對接”、“農餐對接”、“農校對接”、“場店對接”工程,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
?
對于新發地未來的發展方向,戴中久表示,農貿批發市場應該注重銷售更可口、更安全營養的蔬菜。朝精細化發展,要增加特色菜的供應。賴陽建議,未來農貿批發市場應該向流通中心區轉型,提供流通環節,不進行交易環節,直接從基地運到超市冷庫。在批發市場轉型中,不斷提升農產品走向標準化包裝,提高標準化包裝率。另外,將對農產品的操作在冷鏈下進行,這樣會使農產品的損耗率成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