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安全又加一道守護閘門。 ?
? ? 筍崗局負責供港活畜離境檢疫和清水河中轉倉日常 監管工作,每年超過150萬頭活畜經清水河中轉倉源源不絕供應香港,是香港同胞名副其實的“綠色生命線”。供港活豬獸藥殘留事件發生后,筍崗局意識到預防蓄意破壞和污染的工作迫在眉睫,在供港活畜產業鏈中首次引入“食品防護計劃”概念,幫助企業將受到蓄意污染及破壞的危險降到*小,提高企業的防護能力。
?
? ? 2002年美國制定了《公共衛生安全與生物恐怖防范應對法》,緊接著負責食品安全的各個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規和制度,確保食品安全和供應,“食品防護計劃”就是其中之一。“食品防護計劃”注重于防止或降低蓄意(故意破壞造成危害情況的發生。2015年,美國90%的食品企業應用該計劃防護安全。2010年中國正式發布**個食品防護的國家標準《食品防護計劃建立與實施指南》,目前該計劃多被應用于食品企業的防護。
?
? ? 一會三檢
?
? ? 企業作為經營的實體,*重要的就是生產的持續性和效益性。對此,筍崗局創新提出“一會三檢”,內外雙壓,幫助企業提高防護意識。
?
? ? “一會”是指召開供港活畜企業動員座談暨培訓會,采取講形勢、講安全、講案例的方式提高企業防護蓄意危害的安全意識,通過講要求、講細節、講操作的方式幫助企業搭建“食品防護計劃”體系。
?
? ? “三檢”指自檢、巡檢、督檢。自檢即考慮企業潛在的外部威脅和內部威脅,開展自檢與評估,了解企業被攻擊的薄弱點。巡檢即設置值班科長巡倉崗,每天對供港活畜中轉倉進行巡查。督檢即定期不定期開展企業安全防護的檢查,督查企業是否做好一線員工管理工作、是否隨著風險點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是否對巡倉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等。
?
? ? 引入“三導則”
?
? ? 供港活豬檢出獸藥殘留事件預示著“食品防護計劃”運用于供港活畜企業勢在必行的。筍崗局根據企業提供的薄弱點和預防措施,引入“三導則”并進行適當調整,從供港活畜的產地安全、裝運和接收安全、在倉安全、水和食物安全四方面著手,建議企業按導則完善“食品防護計劃”。
?
? ? “a lert”導則:Assure—建立確保供港活畜來源安全的管理機制;Look—設置監督機制,監督企業及中轉倉內的活畜和其食物、環境的安全性;Employee—建立備案及調查機制,了解企業員工和進出中轉倉的人員;Report—建立報告機制,針對活畜在控制期間的安全性定期提供相關報告;Threat—建立應急及反應機制,定期進行演習,培養全體人員面臨威脅時做出正確的措施。
?
? ? “FIRST”導則是“食品防護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筍崗局引入“FIRST”五大要點管理一線員工:Follow(嚴格遵守流程、Ispect(區分工作區和周邊區域、Recoginize(識別不正常情況、Secure(保障內部安全、Tell(及時報告,確保計劃內容得到有效遵循、實施。
?
? ? “食品防護計劃”的*終目的是防止或降低蓄意(故意破壞造成危害情況的發生。在實施破壞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易于平常的地方,而判別各異常情況及后果需要專業與經驗支持,筍崗局建議企業對普通員工和負責人實施“4S+層級”管理,完善應急及反應機制。“4S”即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企業內每一個普通員工在發現異常情況時無需判別,有即匯報;層級即每一級負責人對異常情況進行判定、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并向上一級匯報。
?
? ? 建立“三可”計劃
?
? ? 供港活豬事件發生后,各企業在筍崗局的指導下,迅速反應。截至目前,各企業均已提交“食品防護計劃”;修訂后的《供港活畜中轉倉檢驗檢疫管理手冊》已正式啟用;9個供港活畜中轉倉共計95個監控探頭已全部安裝完畢并調試使用,各裝、卸臺監控位置合適清晰,各倉重點區域監控無死角。
?
? ? 為確保供港活畜“食品防護計劃”的“三可”即可操作性、可實現性、可預防性,筍崗局建議企業不斷對計劃實施后的情況進行跟蹤:一是定期測評和訓練演習該計劃,以確定各項預防措施在防控薄弱點方面是否奏效;二是定期評估該計劃,從外部安全措施、內部安全措施、人員安全措施以及事件應對安全措施幾個方面評估,例如確定視頻監控等新設備是否防止在合適的位置、現有的人員進出登記表是否全面等;三是不斷開展新員工、一線員工的培訓計劃,確保所制定的規定要求是可被執行的。
?
? ? “食品防護計劃”是對企業原有的ISO管理體系、關鍵控制體系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筍崗局將供港活畜產業鏈中的企業首次納入“食品防護計劃”,進行試點管理,旨在減少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人為襲擊,確保香港人民餐桌安全。后期管理中,筍崗局將持續與企業共同摸索,不斷總結、不斷調整,以期確保供港活畜產品安全,同時推進“食品防護計劃”的應用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