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大蒜價格又一輪上漲,再次讓這個餐桌上的大眾食材,成了“高價貨”。和之前類似,這輪的“蒜你狠”,一時間引發廣泛關注及討論。為此,記者走訪河南、北京多地田間、菜市場,聽聽在這輪“漲價潮”中,種蒜者、囤蒜者、賣蒜者、買蒜者都怎么說。 ?
? ? 種蒜者說:“靠種大蒜賺錢,基本看運氣”
?
? ? 記者采訪了不少種蒜者。王西賢是來自河南省中牟縣的農民,2011年開始種大蒜,每畝地投入3000元買種子、化肥,剛開始收入不高。2015年他種了4畝大蒜,到今年收獲時收入不錯,所以2016年又增種了3畝大蒜,期待明年能有更好收成。
?
? ? 王西賢說:“種蒜比較辛苦,收的時候一棵一棵挖,很耗人力,賺的是個辛苦錢。蒜價的漲跌我一直看不透,感覺跟賭博差不多,明年價格也不知道會咋樣,只能聽天由命了。”
?
? ?? ?63歲的農民郝書元種了5年蒜,也來自中牟。今年,老郝和老伴兒一共種了4畝大蒜,這會兒正在給地膜掏洞,讓蒜苗鉆出來。郝書元說,種大蒜比種小麥等糧食作物要“繁瑣很多”,等過了年如果有旱情,每十天都要給大蒜澆一次水,“現在蒜價一年一個樣,今年不知明年會咋樣。”
?
? ? 河南省中牟縣冷藏保鮮協會會長劉少臣分析認為,由于冬天嚴寒,2015年種的大蒜減產15%,加上當年大蒜播種面積減少10%,造成今年中牟的大蒜批發價格從每斤3.7元開始一路上漲,漲到每斤5元以上,個別的能漲到每斤6元。而農民看到大蒜價格上漲,將手里的一部分大蒜留做了蒜種,這就再次推高了蒜價。
? ? 囤蒜者說:“風險太高,準備轉行”
?
? ? 價格上漲,囤蒜到底還賺不賺錢?近幾年,一些地方的囤蒜大戶掙了些錢,買了新車,建了新冷庫。河南一不愿具名的囤蒜大戶透露,因為擔心大蒜行情漲跌不穩定,怕賠錢,其今年開始不再囤蒜,轉行做綠化工程了,“相對就比較牢靠、穩定。”
?
? ? 3年前專門將冷庫出租給囤蒜人、靠收取租金賺錢的中牟人黃興奇,如今也開始干起了大蒜收購。不過,他告訴記者,剛開始囤蒜也賺了一些錢,但感覺風險還是太高,又準備轉行,“一些本地人貸款炒蒜,就像賭博一樣。做大蒜生意的人都是‘碰點兒’,誰也弄不準。”
?
? ? 對于目前大蒜市場的狀況,劉少臣分析指出,大蒜價格主要靠市場來調節,一方面市場上有大戶“炒蒜、攪局”,另一方面小戶在“上漲行情”影響下惜售。其實,“囤大蒜的人‘今年虧、明年賺’,總體上真正賺錢的只有20%左右,看不準行情的人還是占大多數。”
?
? ? 劉少臣說:“這幾年因為沒有調控,中牟的冷庫數量已逐漸飽和,現在冷庫的空置率估計有30%左右,有的冷庫并沒有存貨。”他認為,有關部門需要增加對農業的重視,做好農業信息發布,加強引導。
?
? ? 賣蒜者說:“價格‘水漲船高’,也賺不了多少”
?
? ? 在北京多個菜市場、超市,記者發現大蒜價格達到每斤10元左右。
?
? ? 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新發地菜籃子社區服務店里,大蒜價格為每斤10.8元。該店店長王先生介紹,大蒜的進價兩個月前還是每斤6塊多,現在已漲到了9塊多。“尤其,一個星期前價格漲得特別快,光一個星期就漲了2塊。”不過,他說,由于大蒜屬于調味品,不像其他蔬菜是“剛需”,目前店里的進貨量沒怎么變,消費者的購買量也變化不太大。
?
? ? “現在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我們賣10塊多,其實利潤也就是10%不到。”王先生說。
?
? ? 北京另一家直供果蔬批發零售的一體店里,大蒜價格為每斤9.5元。記者逗留近半個小時,發現店里買蒜的人很少,偶爾挑選大蒜的消費者*后也就只買了一兩頭蒜。徐大姐在店里當售貨員很長時間,她介紹道,店里大概每兩天會進一次大蒜,每次進100斤左右,但每天賣得也不多。
?
? ? “售價漲也是沒辦法,因為批發價漲了,而且大蒜主要從山東等外省份運過來,人工費用高……其實,今年農歷六、七月大蒜產量*高的時候,價格已到7塊多了,更何況到現在11月份,大多是庫存、風干的大蒜,批發價就更高了,店里賣的價格自然也得高。價格漲到一斤9、10塊,也就是這一兩個月的事吧。”徐大姐說。
?
? ? 買蒜者說:“漲得多,只能買少點”
?
? ? 那么,消費者是否愿意為這一輪大蒜的“漲價”買單?至少在北京,記者發現不少買蒜的都“嫌貴”。
?
? ? 年過六旬的北京市民田大爺,正在一家社區服務店挑選大蒜。經常買菜的他介紹,對于他們家而言,大蒜就是調味品,平時買得不太多,偶爾買一次,基本也就是一兩頭。田大爺說,去年大蒜大概就是每斤5元,現在價格跟去年同期相比,貴了一倍。“這段時間漲得很快,我一個月前買的時候還是7、8塊一斤,這之后會不會便宜點還不好說了。”
?
? ? 北京市民趙大娘則說:“現在大蒜都貴得離譜了……兩三年前,大蒜*便宜的時候一斤1、2元就能買到,今年開始漲得厲害,上半年就已經幾塊錢一斤了,尤其近來這個月漲得特別快。”
?
? ? 趙大娘告訴記者,往年她經常買大蒜,而且每次一買就是一、兩斤,現在也就偶爾買點,買一次差不多夠吃一、兩頓就行。“現在價格漲這么多,我也只好少買一點了,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