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酒越陳越好,年數越久,就越值錢,從營養、風味的角度來說,真的是這樣的嗎?
?
對于我們熟悉的 白酒、 黃酒、 葡萄酒,它們在陳放過程中,會發生哪些營養和味道的變化?這些變化真的好嗎?
?
白酒
?
白酒在中國歷史悠久,香型眾多,它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制成的飲料酒。
?
白酒中98 %的成分是乙醇和水,還含有約2 %的其他約300多種成分,但幾乎不含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維生素等重要營養素,其中錳雖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攝入過多對人體有害,且影響酒質,國家對其有限量標準,為≤2毫克/升。
?
其它一些微量成分(或稱風味物質、香味成分的種類及含量與白酒生產所使用的原料、生產工藝及在貯存老熟過程發生動態變化。
?
白酒新酒通常帶有刺激性氣味,入口辛辣酸澀,口感欠佳,必須通過一段時間的陳釀(也叫老熟或陳化后,異雜味才會消失,口感才會變得醇和綿柔,回味悠長。
?
關于白酒自然老熟的機理,有“締合說”、“酯化說”、“氧化說”、“溶出說”、“揮發說”等多種學說。例如說,白酒在陳放過程中,酒中的酒精與水進行了緩慢的締合,一定時間內,陳放的時間越長,締合得越多,酒的烈性也就越低,越綿柔。與此同時,酒中的醇類會和有機酸起化學反應,產生多種酯類物質,酯類具有各種特殊的香氣。
?
由于酒中的酯化反應比較緩慢,優質酒一般需要貯存三四年,甚至更長一點時間。不過,酯化反應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趨向平衡,如果繼續貯存,會使酒精度數降低,酒味變淡,揮發損耗也會增大。
?
特別的,對于低度白酒[通常指酒精度40%(V/V以下的產品],在存放一段時間后(通常需一年或更久,但因酒而異,容易出現酯類物質水解,并導致口味寡淡的問題。因此,在購買低度白酒時,*好選擇兩年以內的白酒產品。
?
如果是一些在勾兌過程中添加了香味劑的白酒,更加不能較長時間存放,否則口感會變得苦澀膩味。
?
此外,因為這些變化是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下進行的,普通家庭由于缺乏恒溫、恒定的干濕度等保存白酒的條件,即使在儲存期限內,恐怕也難以陳放出“百年佳釀”。
?
黃酒
?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等為主要原料,經加曲、酵母等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的發酵酒。
?
黃酒中含有一定量的發酵殘余糖分、蛋白質類(主要是以氨基酸和短肽的形式存在、礦物質(如鉀、鈣等營養成分。此外,還含有有機酸、酯類、醇等成分。
?
與白酒老熟機理類似,黃酒老熟也會發生乙醇減少,酯類增加,以及氨基酸組成改變等,從而使老熟后的黃酒顯著變香,口味變得醇和。
?
不過,如果貯存期過長,特別是居家普通貯存,會使其色澤加深,有焦臭味,香氣由醇香變為水果香。
?
因此,黃酒不一定越陳越好。
?
葡萄酒
?
葡萄酒是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發酵酒。
?
相比白酒,葡萄酒中除了酒精,還含有糖、氨基酸和多肽、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礦物質(如鉀、鈣、肌醇、有機酸等營養成分。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一些營養物質含量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葡萄酒在陳年過程中,酒中的單寧(有收斂和苦澀感,適量時有利于醇香的產生更圓潤,酒質更細膩,酒味道更和諧。
?
在這過程中,葡萄酒中的果香隨著時間遞減,其他香氣(如酒香、橡木香則逐漸生成,從而使得酒的香氣更有層次、更豐富。但如果酒繼續成熟則走向老化,其酒質、口感都會變差。
?
不過,并非所有的葡萄酒都具有陳年能力。
?
葡萄酒的陳年能力主要與這幾個因素有關:
?
其一是葡萄的品種;
?
其二是葡萄的品質,葡萄品質又與葡萄的培育種植、土壤和葡萄當年生長采摘的氣候有關;
?
其三是葡萄酒的品質,這主要與生產者有關,涉及葡萄來源、處理手法、工藝水平等。
?
對于那些真正具備陳年能力的葡萄酒,雖可存放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酒的質量也會下降,所以,葡萄酒陳年也并非皆佳釀。
?
*后,盡管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其頒布的《 食品標識管理規定》中明確,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飲料酒可以免除標注保質期,但并不意味著白酒、黃酒、葡萄酒等酒的存放時間一定越長越好。
?
我們在選購酒類產品時,*好關注下酒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并在保質期內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