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位于邢臺市柏鄉縣的柏鄉糧庫,地處太行山東麓,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尚金鎖和他的同事根據當地氣候特點,花6年時間完成《糧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圖》,用坐標法把氣候和糧情變化規律直觀地標示出來,在示意圖輔助下完成多項科學保糧技術創新。
比如高水分玉米自然通風降水技術,是根據不同水分、不同儲存環境,采取不同的標包、碼垛形式,適時地通風苫蓋,實現了不用烘干,不用晾曬,就可以使高水分玉米降水、保鮮、保質,與傳統方式相比,可降低費用50%至70%,破解了高水分玉米保管難的問題。
大豆包衣安全儲存技術,是為了解決東北大豆不耐高溫容易走油的問題,根據老太太用棉被包裹木箱賣冰糕的原理,給大豆創造一個低溫的小環境,實現保質保鮮。采用這項技術,三伏天大豆糧溫*高不超過22℃,*低只有8℃,大豆保管三年零五個月,除完成入倉熏蒸過一次外,直到大豆出庫再沒有用過藥,也沒有蟲害發生,出庫時大豆發芽率96.5%,粗脂肪酸價、蛋白質溶解比率等各項指標新鮮如初,糧食保管自然損耗率為萬分之一,僅為國家規定的糧食保管自然損耗率的二十分之一,創造了東北大豆在冀中南儲存保鮮的新紀錄。
1951年出生的尚金鎖對于饑餓有著深刻的記憶。他說,糧食保管工作是一項事關糧食安全大局的技術性的基礎工作,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在自然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要順應自然環境,化不利為有利。截至目前,河北柏鄉糧庫共計發明創新16項儲糧技術,都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條件,探索出的無蟲無害無污染的綠色生態環保的科學保糧實用技術。
專家認為,隨著綠色儲藏、智能倉儲、快速檢測和生物殺蟲技術等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糧食儲藏正由“無蟲害、無霉變、無鼠雀、無事故”的安全儲糧階段向“綠色、生態、智能、高效”的生態儲糧階段轉型發展。
目前我國糧食倉容超過3億噸,高大平房倉、淺園倉、立筒倉等主流倉庫,廣泛采用機械通風、環流熏蒸、谷物冷卻和糧情監測“四合一”儲糧技術,有效降低了糧食損失損耗,確保儲糧安全。全國有5000多萬噸倉容的中央儲備糧庫和1500多萬噸倉容的地方儲備糧庫,采用了“四合一”儲糧技術,糧食損失損耗從4%降到1%以內。
糧食產后損失巨大也是APEC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問題。由于糧食收割、儲存、運輸等基礎設施與糧食收獲和產后管理的不配套,每年損失和浪費的糧食占糧食生產量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近54%的損失發生在糧食生產、產后處理和存儲環節,46%發生在加工、流通和消費環節。
作為基層糧庫負責人,尚金鎖曾經到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學習考察,他認為我國儲糧技術在很多方面已經居于**水平,應當加大推廣我國適用的生態儲糧技術和經驗,這也有助于APEC經濟體糧食企業提高儲糧技術,降低糧食損失損耗。
不過,目前我國生態儲糧尚處于初級階段,糧食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綠色儲糧意識,充分利用好倉儲設施及儲藏技術,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以低溫保鮮儲糧、氣調儲糧以及非化學藥劑防治技術為依托的綠色儲糧技術,采用有效的生態手段,確保儲糧安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