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在這個牛場,每頭
參與該項目研發的河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養牛室主任魏成斌介紹說,國外奶牛養殖產業已經非常緊密地與信息化技術結合。奶牛養殖企業已通過無線通信、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等信息化手段和設備,對奶牛的產奶量、采食量、發情狀況、體重與體溫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測與統計分析,并發出相應的指令與建議,從而在牧場中建立精細飼養管理系統,并實現奶牛生產過程的溯源與追蹤。
“科學、精細、安全管理奶牛場已是大勢所趨,因為免疫、檢疫、繁殖、飼喂、疾病防治、泌乳等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可能會影響到牛奶的品質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樣參與該項目研發的河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白獻曉介紹說,在國內,傳統生產經營中存在的粗放管理漏洞及效益損失問題也制約著奶牛企業的發展。
據悉,河南省300到500頭之間的中小型牧場占比超過70%,且這些奶牛場整體機械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都比較低,大多數擠奶設備都是在2007年到2012年之前投入使用,普遍沒有安裝或者使用自動識別和電子計量設備,這些限制了奶牛精準飼喂的操作,*大地增加了一線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和錯誤率。
為此,該系統的發明人、河南省肉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居強帶領研發團隊,設計開發了基于RFID的中小規模奶牛場信息自動采集系統,通過每頭奶牛佩戴RFID電子耳標和對奶廳非常低的硬件投入,實現對進入擠奶廳每頭牛信息的自動識別,并通過配套的手持終端設備將奶量信息自動上傳至牧場管理系統。
王居強介紹說,通過這個信息化管理系統,他們能夠實現對奶牛場智能化繁育和數字化飼喂管理,監測預警奶牛常發疫病病原庫和疫病,自動監測及控制牛舍環境。
當攜帶電子耳標的奶牛經過擠奶廳入口時,每頭牛的信息、序號信息和位置信息會自動采集,并同步顯示在手持機上。采集DHI(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體系奶樣時,手持終端機可以直接掃描采樣瓶條形碼、輸入產奶量信息,采樣結束后信息會自動上傳至DHI數據中心。這樣,在奶廳采樣就無須登記、記錄單頭牛序列號和產奶量。
*后,DHI奶樣運輸至測定中心,設備在測定過程中就直接讀取條形碼信息,將測定結果傳輸至DHI數據中心,實現牛號、產量和測定結果的自動匹配。
為了提高牛奶品質,王居強為牛場專門設計了奶牛專用按摩器。同時,還為每一頭準備進入發情期的母牛佩戴了專用的計步器。“母牛到了發情期,每天走路的次數就會增多。當這個信息傳到管理平臺,工人就能及時對這頭母牛改變飼喂措施。此舉不僅可以使母牛的產奶期提前,還能夠減少飼草的喂養量。”魏成斌說。
另據了解,目前,該奶牛牧場綜合管理信息化系統已開始在河南省127家規模牧場推廣使用,覆蓋近3萬頭荷斯坦奶牛。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