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汪清林、實習生張宏明報道:近年來,餓了么、美團外賣等各種APP應用 軟件上線,改變了人們用餐習慣。然而,APP平臺上的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實體照片,甚至默認無照經營的 黑作坊入駐平臺的報道屢見不鮮,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引發關切。
?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此《辦法》被稱為繼新 食品安全法修訂后,在網絡餐飲食品銷售監管環節又一大動作。《辦法》有哪些亮點?目前網絡餐飲還存在哪些問題?7月18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
解讀:外賣出問題訂餐平臺要擔責
?
《辦法》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以及通過第三方平臺或者自建網絡的網站進行交易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約束和管理。第三方平臺還要對平臺上所從事的食品經營行為開展檢查。明確規定可對網絡食品抽檢采取“神秘買家”的制度。
?
“所謂‘神秘買家’,就是‘買樣檢驗’,買的人是監管人員。”南昌市食藥監局網絡經營與保健食品監管處處長徐群志說。
?
《辦法》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審查登記、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制止及報告、嚴重違法行為平臺服務停止、食品安全投訴舉報處理等制度,并在網絡平臺上公開。如違反上述規定,將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
“如果由于第三方平臺的經營導致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消費者可以向食品生產經營者要求賠償。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下,第三方平臺要對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承擔連帶責任。”南昌大學食品學院食品安全專家鄧澤元說。
調查:南昌絕大多數網絡餐飲店未亮“一證一照”
?
開餐館須具備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即便是在網上賣外賣,消費者也有知情權。新食品安全法從去年10月1日實施,南昌本地網絡餐飲店執行情況如何?
?
7月18日,記者下載了“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款APP應用軟件進行體驗,發現絕大多數加盟商家都未上傳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在“餓了么”APP中,記者點擊銷量*高的前20家餐飲店,發現只有1家名叫“嘿鹵鹵汁飯”的餐飲店上傳了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在“美團外賣”中,銷量*高的前20家餐飲店沒有一家上傳證照,餐飲店上傳的均為門面、大堂、后廚的圖片。
?
南昌市食藥監局餐飲服務監管處處長謝愛民說,今年10月1日《辦法》施行后,未上傳證照將面臨處罰。
?
“手機APP訂餐雖然方便,但對食品安全心里確實沒底。”省城上班族張小姐告訴記者,她一周至少要通過手機APP叫3次外賣,雖然手機上看到外賣的宣傳食譜很誘人,但很擔心做外賣的餐飲店證照不齊,更擔心吃到的快餐有質量問題。
?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南昌市食藥監局此前做過調查,曾發現APP上的個別“美食”竟然來自于路邊攤,隨后被依法查處。
?
新建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安全總監熊朝紅介紹,新食品安全法修訂前,餐飲店仍沿用餐飲服務許可證(有效期三年,有效期內并不需要換證,可以從事網絡經營。但2016年1月1日起,對餐飲機構新頒發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則不同,只有持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范圍含網絡經營的才可以接入APP平臺進行網絡銷售。
說法:三管齊下才能凈化網絡食品市場
?
目前,“網上家庭廚房”漸漸成為網絡訂餐的亞文化。《辦法》出臺后,這一小眾化的餐飲文化也將納入監管范疇。
?
“‘家庭廚房’是一個細化的概念,分散在千家萬戶的居民家中,雖然以后會按要求和條件依法進行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和條件的才會依法頒發許可,但難度很大。”謝愛民介紹說,目前南昌有近2萬家各類餐飲機構,單靠食藥監部門執法監督有些力不從心。
?
對此,鄧澤元也表示,網絡食品是新興行業,僅靠第三方平臺提高市場準入條件、主管部門加強監督并不夠,還需每個消費者進行舉證維權,才能凈化網絡食品市場。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