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全省首次發放
小作坊從“地下”走到“地上”
?
昨日下午,貴州沐谷食品有限公司、貴州清鎮白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兩位負責人從貴陽市 食藥監局、清鎮市市場 監管局城東分局執法人員手中接過《貴州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這是我省發放的首批《貴州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共有28家小作坊獲證,這標志著今后符合條件的 食品加工小作坊將擁有合法“身份”。
?
有了《登記證》小作坊可以大發展
?
“每天制作成百斤的餃子、湯圓等食品,之前由于只有備案登記沒有合法證件,一直不敢發展,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全力發展了,這對企業來說是里程碑式的意義。”貴州沐谷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開心的說。
?
在此之前,她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在清鎮經營已有近10年歷史,與其他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一樣,長期處于無證經營狀態。她們很早就想擺脫無證狀態,但因為不符合領證條件,這一愿望一直擱淺。直到*近,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終于拿到久違的“身份證”。
?
讓更多小作坊從“地下”走到“地上”
?
據了解,目前,清鎮有食品加工小作坊597家,產品大多數是散裝的糕點、醬肉類腌制品、豆制品等,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群眾尤其是農村、城郊群眾的生活需求,但這些小作坊許多都存在生產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經營者責任心不強等問題。
?
據貴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5年12月開始,清鎮作為貴陽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試點,開始對轄區內小作坊加工點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對小作坊進行一對一幫扶和指導、積*提升改造,并制定了《貴陽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條件基本要求》、《貴陽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辦法》等管理制度,并對符合條件的小作坊,將發放小作坊登記證,以此規范小作坊的生產加工行為。
?
“通過頒發核準證,爭取讓更多小作坊從‘地下’走到‘地上’,納入部門監管。”清鎮市市場監管局城東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相關鏈接:小作坊登記制如何“監控”食品安全
全程實現可追溯
?
據清鎮市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根據《貴陽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基本衛生條件要求(試行》以及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從證照要求,原輔料管理,生產加工場所,生產設施及工具,衛生管理,產品檢驗,產品包裝、標識和儲運7個方面對小作坊整改提升提供了標準依據。
?
對于原料監控,該局印制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進貨查驗臺賬》(1200冊和《食品加工小作坊銷售二聯單》(3000冊,要求小作坊進貨臺賬以票據粘貼和書寫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查驗記錄,銷售二聯單以溯源章和書寫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記錄。
?
利用大數據全程監控
?
該局依托大數據,搭建了“清鎮市食品安全云服務平臺”,利用手機APP,真實、有效記錄生產經營過程的信息,并組織對開通寬帶網絡的22家小作坊示范點業主和相應轄區分局開展培訓,基本建立了從原料、生產、銷售到消費全程可追溯的實時動態監管的可追溯體系。“文化程度好的,可以輸入電腦專用系統,文化水平低一些的,可以手寫臺賬。”工作人員表示,這樣做到了進貨,銷售全程可追溯。
?
“另外,我們開發了客戶端查詢和監管人員終端查詢。對于市民,掃一掃公示牌上的二維碼可以驗出登記證的真偽,而食品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則可以知曉食品的保質期和原料來源。對于監管工作人員,后臺終端則是可以查詢原料到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做到實時動態監管,在手機APP上,我們設定了衛星定位,確保工作人員做到親自到場進行檢查。”
?
開展定期抽樣檢驗
?
“小作坊和食品生產企業*大的不同在于沒有自己的檢驗室,無法做到對自己出品的食品進行質控和食品安全監督。”貴陽市食藥監局負責人表示,對此,清鎮市試點制定了食品小作坊監督抽查計劃,定期對白酒、米粉等幾個主要行業小作坊產品進行抽檢,并要求小作坊主每年要主動將產品送檢兩次,通過檢測掌握和發現轄區內小作坊食品存在的風險和安全隱患;同時,檢驗結果將在公示牌上進行公示,隨時接受市民查驗。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