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可持續大豆貿易研討會在京召開,專家指出
可持續大豆生產及貿易將成發展趨勢
?
6月24日,由 中國 食品土畜進 出口商會和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聯合舉辦的“中美可持續大豆貿易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 北京召開。美國大豆基金會董事April Hemmes指出:“對美國大豆農民而言,不斷改進可持續的耕作方式不僅僅是一個持續80年努力的成果,也是既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又*大限度地減少環境影響的長期奮斗目標。”
?
一面是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另一面是環境資源對種植業、養殖業的制約,兩者之間的矛盾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如何保證農業生產和食品供應的可持續性,是擺在各國政府、行業組織和食品生產及加工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
Hemmes指出,由于長期過度毀草開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歷史上**的“黑風暴”,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為生態災難付出沉重代價,也就此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并建立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美國大豆可持續保障計劃(SSAP就是其中之一。
?
美國大豆可持續保障計劃由美國大豆出口協會與美國大豆產業各組織機構在2013年共同制定,是以美國水土保持的各項法規和超過27.5萬個美國大豆農場的實踐為基礎,由第三方進行的可持續認證的體系。其有助于確保美國大豆的生產嚴格遵守一整套保護性耕作法規,以及與之相結合的、大多數美國農民廣泛采用的*佳管理實踐的要求。衡量可持續性的方法以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為基礎。
?
統計研究的數據顯示,自1980年以來,美國大豆總產量增加了96%,單產增加了55%,但是土壤侵蝕、灌溉用水、能源使用、溫室氣體排放等資源效率的衡量指標均有所降低。
?
如今,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點之一。2016年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生效啟動的**年,該議程呼吁為2030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采取行動。作為基礎產業,農業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促進可持續農業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在剛剛結束不久的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上,“農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也成為了會議的主題。
?
作為全球*重要的經濟體,中美兩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努力中扮演著重要的領導作用。在中美農業經濟貿易往來中,大豆貿易又承擔著重要的角色。
?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邊振瑚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作為*大的大豆進口國和消費國,同時也是重要的生產國,在行業倡導可持續發展責無旁貸。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與中國“十三五”規劃當中大力倡導的綠色發展理念相契合。中國需要了解該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內涵和實踐,也應該盡力而為參與其中。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資源與環境綜合研究室副主任劉愛民表示,未來我國大豆進口量預計將達到1億噸左右,可持續的大豆貿易對中國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
?
他表示,中國進口大豆來源國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巴西、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的增加,主要源于對亞馬遜熱帶雨林或稀樹草原的開發;而美國大豆種植已經走過了外延式擴大生產的階段,其產量的變化,主要源于單產水平的提高,以及大豆產區合理輪作帶來的種植面積變化。
?
“開發熱帶雨林、稀樹草原等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將越來越受到嚴重資源與環境制約,可持續大豆生產及貿易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由于各國資源環境條件、農業生產水平、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在統一的大原則下,應建立起適合各國或各地區的可持續大豆生產和認證體系。”劉愛民說。
?
據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透露,在本銷售年度(截至2016年6月13日,可持續美國大豆證書已頒發1070份,比去年全年增加5.11倍,可持續大豆被運往包括中國在內的22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獲得61份證書,產品全部是大豆,占認證大豆總量的60%左右。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