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我國投入市場上的有機碼數量達到了15億件,但 消費者買到的 有機產品可能并不有機——
?
? ? 有機產品怎樣才能真“有機”
?
? ? 近日,山西省監管部門處理了一例非有機食品虛假宣傳案,該案中的食品經營機構銷售的所謂“有機冷初榨脫蠟亞麻籽油”,其實并沒有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
? ? 像這樣 假冒有機產品的現象并不鮮見。隨著無污染的有機產品日漸成為市場寵兒,有機市場的造假問題也日益突顯。2015年,我國投入市場上的有機碼數量達到了15億件,即全國平均每人都可以買到一件有機產品。然而,消費者買到的有機產品可能并不有機,有機產品的真實性問題成為該行業發展的一大隱患。
?
? ? 看似繁榮的有機市場
?
? ? 據國家認監委統計,2004年,我國頒發有機產品認證證書22張,2014年達11499張,10年間增長了500多倍。
?
? ? “早市上賣菜的老太太都吆喝著說他們賣的菜是純綠色、純有機。但你問他們有機體現在哪里?沒人答得出來?!比珖舜蟠?、山東省東營市蜜蜂研究所所長宋心仿指出,有機市場看似繁榮,但充滿了隱患。
?
? ?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恩施州衛生計生委主任高敬佩認為,與巨大的消費需求相比,公眾其實并不了解什么是有機產品。
?
? ? 據了解,有機產品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人工合成激素、轉基因技術等,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而且,在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全過程遵循相關標準,并有完善的跟蹤和追溯體系。
?
? ? 1994年開始,原國家環??偩謱ξ覈袡C產品實施認證制度,該職責于2004年被移交給了國家認監委。“國家認監委建立了十多種認證制度,在不同生產加工階段,都有相應的認證要求?!眹艺J監委注冊管理部食品農產品認證管理處處長王茂華說,比如在加工階段建立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等,這也是國外的通行做法。
?
? ? “但問題是,市場上很多自我聲稱有機的雜糧、蔬菜等農產品,沒有經過認證?;蛘叻N植基地經過了有機認證,但包裝、加工等環節沒有獲得認證。”王茂華說。
?
? ? 假冒和被檢出禁用物質頻現
?
? ? 根據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目錄》,包括蔬菜、水果、水產品、植物類中藥等127類產品可以申請有機產品認證,其中尤以農牧產品居多。有機產品上市必須要有有機產品認證標識,以及每個有機產品**的有機碼。
?
? ? 但據媒體報道,一些水果店里的所謂有機水果,價格高昂卻真偽難辨,有的包裝上僅印有“有機”二字,找不到有機產品認證標識和有機碼。還有一些超市里的有機蔬菜,其生產基地的有機認證早已過期和注銷,但生產出來的蔬菜仍以有機產品的名義售賣。
?
? ? 有機碼是消費者辨別有機產品真假的有效憑證,但出現了冒牌和造假。“網上有人公開叫賣有機產品認證標識。更讓人震驚的是,有些超市在進貨時向供貨商收錢,然后貼上有機標識和假冒有機碼?!彼涡姆抡f。
?
? ? 國家認監委2014年曾對有機產品進行認證真實性檢查,發現流通領域違規使用認證標識現象突出,認證真實性不符合率高達5.8%。其中,50%是因為認證證書超期使用,28.6%涉嫌有機碼缺失,14.3%涉嫌假冒有機碼,7.1%未按規定使用認證標識。
?
? ? 與流通環節的假冒問題相比,有機食品的生產環節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拔覀儚氖袌龌蛏a基地抽查的有機食品中竟被檢出禁用物質殘留。”王茂華說,獲得認證的有機產品中2%到3%被檢測出微量的農藥殘留,不再有機。
?
? ? 須加強監管和突破綠色技術
?
? ? 對于有機產品假冒以及被檢出禁用物質殘留等帶來的真實性問題,宋心仿認為亟須加強市場監管,不能重認證而疏管理?!胺駝t,發放的有機證書和有機碼越多,假的有機產品就越多?!?
?
? ? 目前,我國對有機產品生產企業建立了退出機制,并對《有機產品認證目錄》進行動態調整,按照風險評估的原則,將不適宜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排除在《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之外。
?
? ? 據了解,有機蜂蜜和有機枸杞由于被頻繁檢出農殘等問題,以及常被不法商販假冒,幾年前均被取消了有機產品認證資格。有機茶的資格也岌岌可危。因為有機茶中的聯苯菊酯目前檢出率較高,這是有機產品中不應使用的一種殺蟲劑。
?
? ? 目前,國家認監委已與地方政府開展合作,建立有機產品的監管聯動機制?!拔覀儸F在有180多種檢測技術,可以對有機基地和有機產品進行真實性檢查?!蓖趺A說。
?
? ? 農業部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主任王華飛認為,要解決有機產品真實性問題,還須建立完善誠信體系。他建議,有機產品從生產環節、認證環節到監管環節,都應該做到公開透明,使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建立信任關系。
?
? ? “但要保證有機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相關部門和生產企業還是要在突破綠色防控技術上下功夫。比如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研發出更綠色安全的生物技術、生物農藥等?!蓖跞A飛說。(記者 陳海波 通訊員 陳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