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新華網
所謂的“豬肉鉤蟲”實際是豬的血管、淋巴管、纖維、肌腱等組織
近日,
佘銳萍教授還專門到某超市豬肉銷售柜臺去找到了類似網上的白色帶狀物(見下圖1,此物用手拉的時候可變長,放開后,它可漸漸縮回變短。用刀切開此白色帶狀物后部表面的肌肉后,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塊肌肉結構(圖2,而白色帶狀物正是這塊肌肉的肌腱結構,并不是寄生蟲。進一步翻開后發現,這塊肉是從豬蹄部分割下來的一塊肌肉。
四位專家表示,因為這類物質有些本身看起來像蟲體,所以導致沒經驗的消費者會把這些豬肉的成分誤認為是蟲子。
佘銳萍教授說,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到目前的研究為止,除了引起瘋牛病的病原---朊病毒以外,所有的寄生蟲及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均可以通過高溫處理后被滅活。寄生蟲一般在80℃以上即可滅活。網上所說的“鉤蟲”之所以“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是因為它們本身不是蟲子,也沒有生命,而是肌腱等致密結締組織,所以很難煮爛。
圖1.市售豬肉中的“白色帶狀物”?????????????????? 圖2. 圖1豬肉中的“白色帶狀物”,原來是肌腱結構
豬肉中可能存在的只有兩種寄生蟲,“豬肉鉤蟲”的說法缺乏科學性
四位專家表示,現有的資料表明可以感染豬的寄生蟲病大約有20多種,其中蟲體可在豬的肌肉組織中寄生的只有2種,一種是豬囊尾蚴病,另一種是旋毛蟲病。這兩種病均屬于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也是豬肉衛生檢驗的必檢項目。在豬肉中并沒有所謂的“鉤蟲”,關于“豬肉鉤蟲”的說法缺乏科學。
1、豬囊尾蚴病(俗稱米豬肉 豬囊尾蚴病的病原體是寄生于人體腸道內的豬帶絳蟲的幼蟲豬囊尾蚴。成蟲寄生于人的小腸;其幼蟲為豬囊尾蚴,又名豬囊蟲,主要寄生于豬、野豬和人等的肌肉,包括心肌等器官組織內,引起囊尾蚴病。
豬囊尾蚴的外觀呈橢圓形囊泡狀,大小為6~10mm×5mm,囊內充滿液體,囊壁是一層薄膜,壁上有一個圓形粟粒大的乳白色小結,其內有一內陷的頭節。
2、豬旋毛蟲病? 豬旋毛蟲病是由旋毛蟲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成蟲寄生于小腸,稱為腸旋毛蟲;幼蟲寄生于橫紋肌(骨骼肌,稱肌旋毛蟲。人、豬、犬、貓、鼠類、狐貍、狼、野豬等多種哺乳動物均可感染。人感染來源于攝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蟲包囊的豬肉或其它動物肉。
旋毛蟲成蟲細小(雄蟲大小為1.4~1.6 mm×0.04~0.05mm;雌蟲的大小為3~4 mm×0.06mm,呈線形,白色,肉眼幾乎難以辯認。寄生于骨骼肌中的肌旋毛蟲幼蟲更小,蟲體*長不超過1mm, 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其結構。顯微鏡下,在肌肉中生長的幼蟲常呈卷曲盤繞狀,故稱為旋毛蟲。旋毛蟲幼蟲在肌肉中生長20天以后可形成包囊,開始包囊很小,*后可長達0.25~0.5mm,肉眼可見。6個月后,包囊開始發生鈣化。包囊幼蟲的生存時間,隨個體而不同,可能由數年至25年。
豬肉寄生蟲高溫可消滅,加強防范避免感染
專家們表示,只要經過高溫煮熟的豬肉,寄生蟲都會被殺死,所以烹調時大塊豬肉一定要煮透。人感染豬帶絳蟲、旋毛蟲主要與飲食衛生習慣以及肉品烹調的方法密切相關。生食豬肉、烹調時間過短、蒸煮時間不夠以及生、熟食品制作用具混用等是引起人的感染的主要原因。
要避免感染這兩種寄生蟲病,應該從以下四方面注意防范:
1、從源頭上杜絕接觸病原體,購買豬肉時應在正規的豬肉銷售市場購買經檢疫合格的豬肉,不要在無證照、無資質的銷售點或店購買豬肉,以免買到未經檢驗的病豬肉;
2、家庭切菜板要做到生熟分開,切過肉的菜板一定要充分洗刷干凈,再用開水沖洗,烹飪肉食品時一定要保證熟透;
3、改變吃生肉的飲食習慣;
4、外食族們(天天在外吃飯者注意盡量避免在沒有資質的路邊小攤或沒有衛生保障的餐館用餐,在時間許可的前提下,*好自己做飯吃。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