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余姚5月25日消息(記者曹美麗據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到了夏天,天氣炎熱, 榨菜因為爽口、方便,成為很多人餐桌上的“寵兒”,但是前兩天,網上流傳了一則余姚榨菜 腌制加工過程的視頻,讓很多人心生忌憚,這榨菜還能吃嗎?這段視頻中,把榨菜腌制過程,形容成跟 處理死尸一樣“令人作嘔”,并且反復提及 明礬、 漂白劑、 苯甲酸鈉等 添加劑。究竟,余姚榨菜真得不安全、不 衛生嗎?榨菜的腌制加工過程是什么樣的?有沒有行業制作 標準?
?
余姚種植榨菜已有50多年歷史,年銷售額10多億元,成為當地支柱性農業產業。然而,當人們看到這段反映榨菜加工環境惡劣、濫用添加劑的視頻時,不明真相的人都會感到震驚:余姚榨菜,真的這么不安全嗎?
?
對此,余姚榨菜協會會長謝桂燦**站出來回應說:“到市場去的東西,**是按照生產標準來執行的,要不自己砸自己的飯碗。萬一抽檢不合格,查起來很厲害的。如果認為我們的產品有問題,到市場上去檢測好了。”
?
在一家位于余姚市黃家埠鎮的榨菜生產企業,記者看到,在廠區的東側,有一片數千平米的露天空地,被挖出了一排又深又長的坑。這些坑大部分是水泥澆筑的,也有泥坑。這就是企業用來腌制榨菜的地方。
?
企業工作人員說:“這個水泥池是全國*大的。你說臭不臭?”
?
記者說:“還好,真的不臭。”
?
企業工作人員說:“就是榨菜的原味。”
?
記者:一個窖可以放多少噸?
?
該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每個窖可以放20多噸。現在這個菜,泥窖撈出來還要再漂洗。
?
在水泥池里,有腌好的蘿卜和榨菜,正準備送往車間進行深加工。在水泥池旁,一塊大約半個足球場大,隆起在地面上的方型土堆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企業負責人介紹說,這就是當地人*常用的泥池,也是用來腌制榨菜的。“池子2.5米深,要先預處理一下,把池子搞得干干凈凈、圓圓滑滑,塑料膜墊下去,必須要包到外面。總共有4層,食品級的塑料膜,放滿以后上面鹽放好,直接封窖,一層一層蓋上去,像蓋棉被一樣,這樣封窖封好后,和空氣沒有接觸。不會腐敗變質,可以放三年。”
?
榨菜被放置在鋪好食品級塑料膜的泥池中,完全封閉發酵4個月,就可以挖出,送往車間進行多道加工。在封閉的加工車間里,工人帶著帽子、口罩、手套,穿著膠鞋,快速清洗、挑揀、包裝榨菜。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余姚榨菜企業從2002年開始用巴氏消毒方式替代了防腐劑。網傳的視頻中所提到的明礬、防腐劑,現在基本上不存在了。
?
該企業負責人說:“現在小廠家也不用明礬了,用不到了。明礬肯定是很久以前拍的食品。防腐劑已經多少年沒用了。”
?
記者沿著余姚市臨山鎮走。在一條小河旁,有一個沒有標明廠家名稱的家庭式作坊。廠區內,整整齊齊碼著一堆堆榨菜箱子。
?
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做初包裝的,吃之前必須清洗過。水泥池腌的榨菜沒有泥池好,泥池的密封性不一樣。
?
很多人擔心泥池腌的不衛生?對此,該企業負責人說,這里面有誤區的。泥池比水泥池更衛生,里面有兩三層食用級的薄膜封起來,四面全部泥蓋起來,跟外面空氣一點不接觸,不容易變質。就加一種不含碘的食用鹽,其他什么都不加……
?
企業負責人介紹說:“我們自己也吃。我們其實很喜歡吃,親戚也來這里拿去吃。我們這個有點像古法,腌、榨之后,把水全部榨出來,口感比較好吃一點。”
?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無論是醬腌菜行業標準,還是方便榨菜行業標準,均沒有對腌制工藝有作要求,只對加工后的成品,在含鹽率、含水率、食品添加劑、微生物、包裝、儲存等做了規定。也就是說,泥坑腌制法這一傳統腌制方式究竟合不合規,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
?
而作為全國榨菜主產區的余姚,早在2005年,就針對余姚榨菜防腐劑超標和榨菜質量、檔次不高等問題,頒布了《余姚榨菜地方標準》,從播、種、灌、腌、制、加工等全程設定16條行業質量標準,對巴氏殺菌設定****的硬性指標,并以衛生要求、銷售量等為條件設置榨菜加工企業準入門檻,對榨菜企業實行優勝劣汰。
?
余姚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科科長倪素紅介紹,近幾年來的抽檢結果顯示:余姚榨菜很安全。截止目前,他們對榨菜企業累計抽檢253批次,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尤其是今年達到98%。對榨菜的初加工企業開展了全面整治,打掉了一批違法違規企業。自產自銷的,食安辦通過風險監測也在控制,抽查。
?
針對網絡上流傳的視頻,余姚榨菜協會理事沈國光認為,這是多年前對個別小作坊的一個片面的暗訪,如今再拿出來炒作是對余姚榨菜整個行業的打擊。“太夸張了,你不能講整個余姚榨菜。余姚有一部分小作坊,由于工藝不到位。現在也改進了。”
?
不過,余姚榨菜協會會長謝桂燦表示,網絡曝光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警醒。“不管有沒有,自身還是要會同有關部門對這方面工作加強監管,不能出一點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