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 基因雖然只有30多年的歷史,卻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被各種謠言和誹謗扭曲得面目全非。”《三聯生活周刊》特約撰稿人袁越,從2007年開始關注這個領域,寫過十幾篇專題報道和分析文章。
?
? ? 當下 中國可能沒有哪項科學技術像轉基因一樣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和爭議,沒有哪個科學問題會因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的摻入而變得如此復雜和敏感,以致輿論常被左右,亂象紛生。為什么轉基因科學溝通會變得如此之難?
?
? ? 對轉基因知之甚少
?
? ? 在由科技日報社和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組織的《公眾對轉基因技術態度 調查》中,聽說過“轉基因”的公眾,只有9.1%自認為對轉基因方面的知識了解“非常多”或“比較多”,47.5%自認為“比較少”,24.9%“非常少”,18.4%“完全沒有”。即便在文化程度*高的“大專以上學歷”人群中,自認為對轉基因方面的知識了解“非常多”或“比較多”的也只占17.7%。
?
? ? “反對轉基因需要理由。老百姓缺乏專業知識,只能把目光轉向少數意見**。于是,一些組織和少數專家學者站出來充當意見**,對轉基因農業的服務對象和服務效率都提出了質疑,聲稱轉基因技術是大公司賺錢的工具,其潛在的危害尚未可知。”袁越通過實地考察和對專家的采訪,*近就此寫成了《人造恐慌》一書。
?
? ? 即使是通過正規的媒體,對轉基因的科學傳播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
? ? “個別媒體名人的班門弄斧事實上助長了謠言的流行和對公眾的綁架。謠言的流行已影響到政府的科學決策,使國家喪失搶占生物技術研發國際制高點的機會。”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瑞法認為,轉基因科學傳播的情況并不樂觀。
?
? ? “我*近做了一個針對媒體的問卷調查,大多都是報道過轉基因,并支持轉基因商業化的,考試題只有5道題,得滿分的只有百分之十幾,80%的人對轉基因知識不是特別了解,建議媒體在報道的時候應該再好好做做功課。”胡瑞法說。
?
? ? 科普總是不到位
?
? ? “*了解這個行業的是種子公司的從業人員,或者科研院所的科學家們,但一來不少專家為了說話嚴謹,結果反而越說越晦澀,一般人很難聽懂他們在說什么,而不少公司的員工存在利益沖突,不敢說實話。事實上,我也不敢在正式發表的文章里講話,但個人博客里則可以說點真心話。”袁越說。
?
? ? “在微信上我經常會讀到關于轉基因的各種謠言,但是科學家和科學團體對此反應是比較慢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何祖華說。
?
? ? 據了解,目前,在轉基因方面,中國還缺乏有計劃、有對象、可持續的科普,有關工作多處于自發和分散狀態,遲緩無力,覆蓋面小,沒有長遠規劃。
?
? ? 網絡成為謠言集散地
?
? ? 在此次調查中,互聯網是公眾獲取轉基因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影響力超過了電視等傳統媒體。通過電視等傳統媒體獲取轉基因信息的公眾多于通過互聯網獲取轉基因信息的公眾,75.6%的公眾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獲取過與轉基因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多于通過互聯網獲取過相關信息的公眾(68.5%。但以互聯網為*重要渠道的公眾遠遠多于以電視等傳統媒體為*重要渠道的公眾。52.2%的公眾回答互聯網是自己獲取轉基因信息*為重要的渠道,遠高于以電視、報紙為*重要渠道的公眾(26.3%。
?
? ? “新媒體的出現使以往新聞媒體所特有的議程設置功能弱化,不同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也可以參與到議程設置之中,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在今天存在嚴重分化現象。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涂光晉說,在網絡上都是匿名的,誰都不知道造謠者是誰,所以會發現一些非常*端的理論恰恰會在網絡上有市場,網絡也成為一些情緒、觀點的重要集散地。
? ? 建立理性討論平臺已成當務之急
?
? ? 在此次調查中,對管理部門和科學共同體的不信任,是造成公眾不支持轉基因的重要原因。在轉基因問題上,與其他機構或群體相比,科學家是公眾*為信任的群體,但其公信力也受到了較大的削弱:分別有38.4%和46.6%的受訪者表示在轉基因問題上并不信任大學和企業的科學家。對政府官員的不信任問題更加突出。
?
? ? “必要的時候要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通氣會、新聞通報會等,聯絡媒體提供真實信息,如今專家都有自己領域的新媒體平臺,無論官網還是官方微博以及公眾號,在今天都有重要的份量。”涂光晉認為,政府官員和科學家在必要的時候要“開口說話”。
?
? ? “據我們對國內媒體的追溯研究發現,所有發表轉基因安全性及相關科普觀點的轉基因科學家均受到了人身攻擊。在此輿論環境下,多數從事轉基因研究的專業領域科學家選擇了沉默,而國外勢力及國內各種反轉人士制造的聳人聽聞的謠言則成了主導轉基因安全輿論的主流。為此,創造科學理性討論的轉基因輿論環境已成為當務之急。”胡瑞法說。
?
? ? 胡瑞法說,目前國內有關轉基因安全問題的網絡等媒體平臺基本上是自說自話,即支持或者反對轉基因者均有自己的平臺,缺乏一個允許支持或者反對轉基因人士充分發表其觀點并展示其科學依據的平臺。而研究發現,在公眾受到謠言影響的情況下,*有效使公眾改變錯誤觀點的措施是向其提供相關的科學證據。為此,他建議,建立轉基因安全理性討論的平臺,使所有發表有關轉基因安全問題觀點的專業與非專業領域人士均在此平臺上展示其科學證據;同時,鼓勵持相反觀點人士提出并發表其反駁的證據;并采取措施打擊各種人身攻擊行為,使其成為真正的科學理性討論空間。(科技日報北京5月17日電
? ? 相關報道:
轉基因認知“錯位”-- 《公眾對轉基因技術態度調查》解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