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5月13日,國家
“啞鈴”分布
居民吃出六大誤區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涵蓋了一般人群、嬰幼兒、孕婦乳母、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和素食者等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細化了平衡膳食的理念,被認為是權威“吃飯指南”。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國家衛生計生監察專員常繼樂表示,“許多病是吃出來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與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新全國性營養數據結果顯示,我國居民日常飲食中存在的六大營養問題主要有:膳食結構不合理現象較為突出;谷類(主食食物攝入總量下降;動物類食物尤其是畜肉攝入過多;烹調油和食鹽攝入水平居高不下;飲酒率增加;年輕人飲料消費增多導致添加糖攝入量明顯增加。
不容忽視的是,在我國整體營養狀況有所提高的同時,營養不良率和肥胖率比重呈現出“啞鈴”狀。常繼樂提到,“我們膳食結構里面,總的能量、熱量都達標,但是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攝入不足,總體脂肪攝入量又偏多。成人營養不良率達到6%,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率3.2%,兒童青少年的消瘦率9%。6-11歲兒童貧血率5%,孕產婦貧血率達到17.2%。一方面是營養不良,另一方面,肥胖和體重超標現象越來越凸顯,6-17歲青少年體重超標率達到9.6%,肥胖達到6.4%,18歲以上成人體重超標率達到30.1%,肥胖率達到11.9%。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去年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8歲以上高血壓發病率25.2%,糖尿病發病率9.7%”。
“寶塔”結構
量化“四降一升”
自1997年我國推出“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寶塔”,以“寶塔”圖形告訴大眾*佳的膳食搭配,可以說“寶塔”是我國的膳食特色標識。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的“寶塔”結構沒有變化,但以往居民熟悉的不少食物攝入限量發生了變化。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將這個變化概括為“四降一升”。她介紹,“四降”就是降低了水果、動物性
不爭的事實是,目前人們對水果的消費量上升,不少女性更是把水果當做主食。新版膳食指南特別下調了水果攝入量,將舊版的200-400克/天降為200-350克/天。專家解釋說,很多水果含糖量高,不是吃越多越好。而且,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除了水果,每天至少有一半蔬菜應是“深顏色的蔬菜”。對此,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表示,這主要是從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角度提出的建議,深顏色蔬菜所含有的β胡蘿卜素等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的蔬菜更加豐富。
對于下調動物性食品、大豆和鹽的攝入量,蛋白質從原來的75克/天下調到65克/天,有10克的變化。楊月欣表示,這些攝入量調整是根據國內外對于食物和營養健康的關系進行調整的。*新理論成果顯示,有些食物攝入對健康是長期有效的,有些食物長期多攝入是不好的。除此之外,新版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日均飲水量1500-1700毫升,相當于7-8杯水,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膳食平衡
消費倒逼市場改良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2015年曾熱*一時的關于“美國膳食指南咨詢委員會不再提議對膳食膽固醇受限制”的說法,在新版膳食指南中也被采納,沒有設定膳食膽固醇攝入上限。對此,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于康表示,“我們這次指南雖然沒有設定膳食膽固醇的上限
楊月欣認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對消費者的一個消費指導,或叫平衡膳食的指導。“我想它也應該是對食物食品供應者,包括餐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指導。就像2014-2020年國家食物營養發展綱要中提到,是以營養健康為導向的食品生產和供應。”楊月欣表示,“平衡膳食不是一個人的事,就像我們的飯有時候在家吃,有時候由餐館提供,有的是食品商供應,所以吃飯是整個社會的事。我們在膳食指南中提到了對油、鹽和酒攝入量的控制,這些對于食品界應該是一個參考。希望整個社會來減油減鹽,來平衡膳食、合理搭配,以營養導向來影響生產提供。”
業界認為,新版指南對攝入量量化增強了實用性,比如,對糖攝入量限制每日不超過50克,*好在25克以內;規定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這些便于百姓掌握的指標,讓百姓在選購日常食品和外出就餐時做到心中有數,自我掌控。而這樣的結果必然會促使食品生產商和餐飲供應商按照膳食需求去提升和改善營養標準以及生產工藝。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