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吃魚有益健康,這是很多人的共識。然而幾天前,浙江卻有一家四口,僅僅喝了一頓鮮美的魚湯,就齊齊進了醫院搶救。而這種魚,竟然是我們并不陌生的淡水 石斑魚!醫生說,有毒的很可能是魚卵,它所含 毒素的毒性要比 河豚毒素厲害100倍!
? ? 魚卵沒清除,毒翻全家人
?
? ? 吃魚會中毒,河豚肯定首當其沖,可淡水石斑魚放倒一家人的事卻鮮有聽說。前兩天,浙江省麗水慶元縣的吳女士一家四口便“中招”了。 當天,阿姨來竹山村做客,她特意在路邊攤買了3條新鮮石斑魚,結果鮮美的魚湯剛喝完,全家就進了醫院。
?
? ? 慶元縣人民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李林旺詳細詢問了吳女士和她家人的情況,并做了相關檢查。吳女士回憶,自己熬魚湯時沒有去除魚卵,大約一個小時后,幾個人相繼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李林旺診斷可能是魚卵有毒。
?
? ? 2012年5月,慶元人葉先生一家三口也吃了一鍋石斑魚,他70多歲的父親吃了不少魚卵,幾個小時后全身冒虛汗、臉色發紫。恰巧接診的也是李林旺,且葉先生及其兒子也有與吳女士等人相似的癥狀。
?
? ? 在排除毒魚的可能后,調查人員認同了醫生的判斷,石斑魚的魚卵可能含有一種無色無味的神經毒素——“雪卡毒素”。這一毒素,不會對魚本身造成影響,但不僅人不能食用,家禽或牲畜食用后也同樣會引起中毒。
?
? ? 2010年,一名8歲的孩子就因為吃了深海石斑魚的豐富魚卵,*終差點全身癱瘓。轉送廣州后,確診為“雪卡毒素中毒” 。
? ? 雪卡毒素毒性比河豚毒素強100倍!
?
? ? 據媒體報道,雪卡毒素多存在于海藻,小魚吃下含有雪卡毒素的海藻,大魚再吃下小魚,毒素隨之積聚在大魚體內,魚類食用劇毒藻類而在體內積累而成,是赤潮生物毒素之一,其毒性比河豚毒素強100倍,每公斤體重食用0.5毫克的雪卡毒素,就可能導致死亡。
?
? ? 中毒癥狀一般在食后2小時~10小時出現,病程2周~3周。開始發病時主要為消化道癥狀,易與急性胃腸炎混淆,主要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腹絞痛、腹瀉、四肢麻木、小腿肌肉刺痛、瘙癢感。
?
? ? 淡水石斑魚和深海石斑魚
?
? ? 完全不同
?
? ?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院舒妙安副教授說,淡水石斑魚其實只是民間一種叫法,和深海石斑魚的品類完全不同。就像漁民們將蝦圍養起來就取名“基圍蝦”,但實際這是日本對蝦的專用名。
?
? ? 舒妙安說,按道理,小溪中不應該有雪卡毒素。在他看來,食用淡水石斑魚中毒,更多需要考慮上游污染等因素。淡水石斑魚主要在國內臺灣、廣東、江西,分布于岷江水系、長江部分支流,以及我國西部部分省市的河流。
?
? ? 浙江省疾控中心相關專家也說,只要是深海魚,都可能存在雪卡毒素,有中毒先例的包括了跳跳魚、珊瑚魚、老虎斑、東星斑、西星斑、杉斑、蘇眉等石斑魚和海豚等。通俗地說,海魚越大,其所含的毒素可能越多,食用起來更危險。
?
? ? 防中毒竅門:選小只→去魚頭→清內臟
?
? ? 據統計,在世界范圍內平均每年發生的“雪卡毒素”中毒人數達5萬多人。
?
? ? 專家建議,無論是吃海產還是養殖的石斑魚,都要記住三個技巧:
?
? ? 盡量選吃小石斑魚、不宜食用魚頭、要將魚血和內臟清除干凈。
?
? ? 要是想更放心,加工時就把魚頭去掉,下廚前將魚肉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如果吃石斑魚后胃腸道出現不適,一定要用匙柄、筷子或手指等攪觸咽喉位置催吐,并迅速趕往醫院急救。
?
? ? ■來源于羊城晚報
?
? ? 小貼士 ?吃魚別犯以下禁忌
?
? ? 1.空腹吃魚——導致“痛風”
?
? ?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3.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4.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
? ? 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
? ?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
? ?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
? ? 3.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
? ?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
? ? 4.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
? ? 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