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媒體關注度走勢
??? 輿情綜述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山東疫苗案還未徹底解決,近日又爆出
??? 2015年9月,上海市公安部門接到報案后
??? 3月22日,《檢察日報》將此信息進行報道后,即刻引起消費者和官方的高度關注。
??? 3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上說,什么問題突出就著力解決什么問題,特別是要嚴厲打擊食品藥品、公共安全等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嚴肅查處相關失職瀆職和腐敗,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要及時公布有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 4月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消息稱,針對近日媒體報道的上海公安部門破獲1.7萬罐冒牌乳粉案件,國務院食安辦已派員赴上海實地督查,并要求相關省份徹查乳粉流向,嚴懲冒牌乳粉等欺詐行為,確保嬰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并表示,假冒奶粉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風險。
??? 當日下午,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發布消息稱,上海市食藥安辦正協助公安部門,協調相關7個省份徹查假冒乳粉流向,特別是追查網絡銷售假冒乳粉流向,同時,依法嚴懲冒牌乳粉犯罪行為。
??? 4月6日,針對1.7萬罐假冒**奶粉案,食藥監總局再發公告表示,國產奶粉品牌貝因美也卷入此次假冒奶粉案中。之前通報冒牌奶粉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主要是提醒消費者如果已購買食用,不要過于恐慌。
??? 4月9日上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的制售冒牌嬰幼兒配方乳粉案件督查情況,指出目前尚未查明下落的冒牌“雅培”嬰幼兒配方乳粉還有3300罐,下一步,國務院食安辦將繼續督促河南、安徽、江蘇、湖北食安辦協調公安機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追查冒牌嬰幼兒配方乳粉去向。
??? 目前,該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
??? 輿論關注度走勢分析
??? 3月22日,《檢察日報》以《摧毀假嬰兒奶粉產銷鏈: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審查批捕一跨地區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為題**將假奶粉事件公之于眾,該報道被*高人民檢察院官網轉載,隨后被人民網(603000,股吧、法制網、中國經濟網以及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轉載。
??? 在接下來的幾天,該事件雖然一直被討論,但仍是對假奶粉事件本身進行報道,并未引起太高的輿論熱度。
??? 3月31日,新西蘭的品牌奶粉——可瑞康退出中國市場,引起了業界熱議。可瑞康退出中國市場到底是否與假奶粉有關,致使假奶粉話題于4月1日**次達到輿論頂峰。據統計,當日新聞媒體報道量由前**的111篇升至338篇,新浪平臺的相關微博也由1篇上升至68篇。
??? 4月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次對假冒奶粉案進行回應,其中“假冒奶粉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風險”的官方表態,引起輿論一片嘩然。例如,紅網以《“非嬰兒奶粉”竟然符合“嬰兒奶粉”國家標準?》為題對假冒奶粉不存在安全風險表示質疑。隨之,關于該話題的新聞關注度也出現了第二次高峰。
??? 在外界的一片質疑聲中,4月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再次對假冒奶粉案進行回應,此次假冒奶粉案還涉及到國產奶粉品牌貝因美,并表示,之前通報冒牌奶粉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主要是提醒消費者如果已購買食用,不要過于恐慌。
??? “冒牌奶粉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是為避免恐慌”的說法,再次引發消費者及業界的熱議。隨著《假奶粉事件,為何越解釋公眾越擔心?》《假奶粉無風險也要一查到底》等相關報道的刊出,有關假冒奶粉案新聞報道的熱度也于4月8日達到第三次高峰。
??? 目前,有關假冒奶粉的話題仍在持續熱議,但隨著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對假冒乳粉案件督查情況的通報,總體輿情態勢處于下滑狀態。
??? 網友觀點傾向性分析
??? 假冒奶粉事件再一次觸動了公眾那根緊繃且敏感的神經。因此,假冒奶粉事件一出,即引發眾多網友熱議。
??? 隨機抽樣384名網友留言及評論進行傾向性分析可知,近三成的網友非常關切假冒乳粉的品牌和去向;兩成以上的網友認為相關法律不健全、執行力不夠,希望加強監管;還有兩成以上的網友明確表示對犯罪分子狠狠處罰、絕不姑息;另有一成網友對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表示無奈,去哪里才能買到安全放心的東西;當然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只是假冒相關品牌,仍然安全。
??? 關注假冒乳粉品牌及流向,29.6%。
??? 網友“MIAD”:我想知道到底涉及到哪些品牌的奶粉?不做父母根本不懂父母的心,強烈要求曝光相關奶粉品牌及流向!
??? 法律不健全、執行力不夠,希望加強監管,26.5%。
??? 網友“只做你的sunshine”:假奶粉、假疫苗,各種不法分子,不顧良心的譴責,做著危害大眾的事,為何屢禁不止?除去個人道德的嚴重缺失,是否是監察力度、執法力度不夠?
??? 網友“木頭人”:販賣毒品都會被槍斃,可還是有人冒著殺頭的危險去倒賣,更不用提假冒奶粉了,這些問題說白了就是法律不健全、執行力不徹底,希望以后加強監管、完善法律法規!
??? 違法成本低,必須嚴懲,24%。
??? 網友“Lin”:在孩子身上掙黑錢的人應該處死!
??? 網友“浪跡天涯客”:造假代價太低、利潤大,所以才鋌而走險,建議像這種事抓住就槍斃!
??? 去哪里才能買到真品,10.4%。
??? 網友“宏圖”:假奶粉、假疫苗,到處都是假貨,請問到哪里才能買到真貨!
??? 網友“浩言爸爸”:到底還有什么東西不是假的!
??? 只是假冒,仍然安全,5.2%。
??? 網友“luhui愛yanghui”:只是冒牌,仍然是安全的,這個造假還算是有良心的。
??? 其他,4.3%。
??? 網友“依然愛你——永恒”:去年9月發現的假奶粉,為何現在才告知!
??? 網友“陌上初晴:云微白”:假冒奶粉的牌子曝光的話,其真正的奶粉會被連累的!
??? 媒體觀點分析
??? 此次的假冒奶粉案一經報道,即受到多家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根據“法治周末谷尼輿情監測中心”微信大數據平臺“新微邦”數據顯示,在主流媒體中,網易、搜狐、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網、新華網和人民網對此事的關注度占到總關注度的98%以上。
??? 在有關此事件的報道中,多數媒體表示從之前的三聚氰胺、過期奶粉、奶粉生蟲等到目前的假冒奶粉,有關奶粉安全問題似乎沒有消停過,希望監管部門能夠認真反思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 《新京報》報道明確表示,無論如何應對,*好的辦法還是加強監管,避免此類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而這一案件再次表明,目前的奶粉監管仍存在漏洞,有關方面要切實加強監管,嚴厲問責,真正實施從生產到流通環節的全產業鏈無縫隙監管。
??? 報道稱,盡管食藥監總局回應稱,這批假冒奶粉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風險,但乳制品行業有專家質疑稱,經歷了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和三鹿毒奶粉事件后,乳制品市場又發現假冒產品,監管部門難辭其咎。
??? 《證券日報》報道認為,由于雅培假奶粉事件影響巨大,并引起國務院及國家食藥監領導高度重視,相信相關醞釀已久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將會盡快出臺。長期來看,政府將圍繞新版
??? 《法制日報》刊文稱,即便假奶粉無風險,也不能一筆帶過。面對這一事件,輿論還有兩大困惑:其一,既然是去年9月發現的案情,那為什么到現在才公布?其二,嬰幼兒奶粉的生產、流通、上市有著一整套程序,為什么這批假奶粉可以堂而皇之流入多地市場?**是信息披露問題,信息的姍姍來遲,顯然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其次是渠道規范問題,針對嬰幼兒奶粉的問題,方方面面也給予重視、拿出辦法,為什么還會層層失守,導致這批假奶粉流入市場?因此,即使假奶粉無風險也要一查到底。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回應公眾的關切,切實解決信息披露和渠道規范問題,不能讓嬰幼兒奶粉留下任何疑問,出現任何問題。
??? 輿情點評
??? 目前,中國乳業已經進入新的拐點,國家加大扶持和監管政策,加之“二胎”的放開使得嬰幼兒奶粉市場前景被看好。
??? 但從當初三鹿事件到如今的假冒奶粉事件,貌似中國一直存在著各類假冒劣質產品,假冒劣質產品的存在一方面是對消費者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另一方面也是對整個行業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沖擊,據了解,此案涉及的相關品牌奶粉在國內部分市場銷售遇冷。
??? 對于本次輿情事件,從曝光以來,即受到國務院及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的高度重視,并且國務院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明確表示,嚴查假冒嬰幼兒乳粉案件,這是一個很好的態度,值得欣慰。
??? 不過,從具體應對方面來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了減少社會恐慌,強調假奶粉符合國標,從這一點來看,監管部門也意識到了公眾早已緊繃、也是*為敏感的神經,但是從實際應對效果來看,不是那么令人滿意。
??? 在公眾看來,相關企業、政府部門應該**時間查清這些假冒奶粉還涉及到哪些品牌及其流向,及時公布相關信息。為此,國務院食品安全辦雖然后來為此特意召開新聞發布會,但從輿論反映來看,發酵十多天、達到三次輿論高峰后才予以公布調查結果,似乎有點不太及時。
??? 另外,不少觀點表示,此次再次曝光奶粉安全問題,說明我國有關奶粉的監管及制度方面還存在漏洞,通過此次事件,也希望監管部門能夠盡快完善奶粉生產經營整條產業鏈的監管,切實推動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完善和落實,保證我國奶粉市場以及整個食品市場能夠健康、快速發展。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