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央廣網北京1月13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
??? 然而近日一則《2000人實名舉報稱獐子島“冷水團事件”系“彌天大謊”》的新聞引發了關注。文章稱,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居民提供了一份2000多人簽字的實名舉報信,顛覆了一年多前的獐子島冷水團事件的結論,稱所謂“冷水團造成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并不屬實,涉嫌造假。
??? 近日,包括獐子島王先生(化名在內的2000多人,聯名舉報獐子島集團“冷水團事件”造假。舉報材料稱造成學說的并非冷水團這一自然災害,而是該公司的“提前捕采”和“播苗造假”。此外,舉報人還稱,獐子島集團存在管理混亂、經營不善的現狀。有關播苗造假,舉報人王先生描述,“冷水團”根本是不存在的,周邊養殖扇貝的企業都在豐收的同時,他們遭遇了“冷水團”。王先生透露,從事捕撈投苗的員工都清楚,這幾年投苗都在造假,“沒有往海里投多少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投多少苗才能產出多少扇貝,當初根本就沒有投多少苗,到收獲的季節根本就收獲不上來扇貝。
??? 舉報人認為,冷水團導致絕收的說法無法說服他們。不過該舉報人所給出的判斷依據是“島民多年生產所積累的經驗”——扇貝在水溫接近于0度的時候成活率*好,王先生說這是他們生產生活中得來的經驗,沒有科學依據。
??? 王先生還透露,受災的扇貝并非是絕收,而是被提前采捕完了,在“冷水團事件”后,獐子島公司把參加該區域作業船只的航海日志都收走了,但是少數船長留了幾本當年的航海日志,可以證明以上說法。扇貝的成熟期是三年,獐子島集團兩年進行了捕撈。“現在沒有產品撈了,企業內部產品鏈和資金鏈都斷了,這個漏洞暴露出來了,他們只能找一個借口來掩蓋內部貪腐的事實”,王先生說,這才是獐子島集團制造“冷水團”事件的原因。
??? 現如今,“冷水團”事件已經了過去一年多。為何獐子島居民又要出面舉報呢?這要先從集團的受益權說起。公開資料顯示,獐子島集團的前身,是當地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此后經過多次改制、變更。2000年獐子島鎮政府成立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占股 70.70%。2001年,存續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島民們表示,他們以集體的名義將海域給了獐子島公司換取所謂的“股份受益權”。包括王先生在內的2000名舉報人,正是獐子島公司的股權受益人。
??? 什么是股權收益人?媒體報道稱,“冷水團”事件中,大部分島民沒有發聲,是因為“一損俱損”。當事人王先生表示,時隔一年多之后,他們選擇舉報,是因為獐子島投資中心已經一年多沒有向島民發過分紅,島民的經濟利益受到了侵害。王先生表示,作為集團的股權擁有者,島民的股權只是名義上的,分紅也并非按照實際收益進行分配,而是隨意確定數額,*早是幾百元,后來漲到2000元,公司虧損后,則又降至1000余元,*終不再分紅。
??? 事關集體利益,當地居民已經向中紀委舉報,并遞交了相關材料。我們的記者根據舉報人提供的信息在中紀委網站查詢到,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辦理”原則,王先生等舉報人反映問題的電子郵件,已轉遼寧省紀委。
??? 獐子島集團昨天回應,此前相關媒體的報道與公司事實不符。公司查詢了相關紀委網站,未發現實名舉報的公開信息;公司咨詢了中共長海縣委相關負責人,了解到未收到相關信息;公司亦未收到此類的信息。公司已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目前正在自查。有關事件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